第一O九章 看支书百态



    (不会一直写下乡调研的,用三个村支部书记典型反映农村干部现状。)

    “终于盼到三位领导了,迟迟不来,可把我们急坏了。”

    “原打算早早来的,可书记找李组委商量事去了,所以耽误了一会。”

    刘磊看似很随意地解释一句,也无形中抬高了李思雨的地位,他这次表现的对刘磊有点过于热情了,如果一个挑剔的领导会有意见的。

    “张书记,你们这路也是该修修了,这一段晃得我们头晕。”李思雨边跟着人群往里走,边揉着头。

    “李组委,我是才接的村支书,自我上任就向领导申请多次,前几天李书记已经表态了,今年修路计划里有这条路。”

    到了村室,有一个三间的大房子挂着计生学校的牌子,里面摆满了从小学里淘汰的旧课桌,屋子里显然刚打扫过,弥漫着洒水后的清新气息。

    地上放着两箱水,薛楼村民组长取开一箱先给了李思雨三人,然后又一瓶瓶的分发,待大家都坐好,张新华清清嗓子。

    “咱们都不要说话了啊,今天大热的天把大家叫来是有好事要说的,镇领导为了咱村的种植结构调整,特地过来了解情况,希望大家都有啥说啥,不要客气,下面我先介绍下咱们的领导……”

    张新华积极的态度让李思雨很是满意,在他的组织下,村民代表参与度很高,大家献计献策,为沙碱性土壤如何搞好种植、村民怎么才能致富提了很多的主意。

    红薯是其中一项,另外山药、西瓜,小红花、白芷等药材以及蔬菜种植都不错。

    薛楼村好在人均耕地多,种植一些容易销售的经济作物,只要能把产量提上去,这是其它村比不了的优势。

    刘磊帮他们介绍可以发展大棚蔬菜,他自己那个村就有种植的,效益很好,当时就有几个感兴趣的,央求刘磊有时间带他们去看看。

    发展好农业种植,打井修路这样的配套设施就必须跟得上,张新华就商量过几天可以和书记或镇长一块到县里跑跑农田水利改造项目,上级下来的项目,哪个村找的紧一般就分给了谁。

    在坐的村民都很踊跃,表示愿意出钱的,愿意托关系的,你一言我一语都没有离开的意思,当闻到一阵浓浓的肉香味时,众人才发觉已经很饿了。

    张新华早早地安排人在饭店里炖了一锅大肉粉条,凡是来参加会议的都有份。

    “张支书,你太客气了,来之前书记安排不让村里管饭的。”

    “李组委,家常便饭,吃的太简单了,改天有机会在饭店里专门请你们几位。”

    简单地吃过饭,村民陆续离去,张新华本以为刘磊三人会开车离开。

    “吃饱喝足,张书记还得辛苦你一会,陪我们到村里转一圈。”

    “李组委你们不休息一会?”

    “不休息了,两点时还要到下一个村,不抓紧时间来不及。”

    由于赶时间,四人开着车围着村子转,张新华特意带着刘磊到他的冷库工地看了看,房子已经基本建好,设备也联系好了,九月底就能完工,红薯一旦收获就能开始加工粉条。

    离开薛楼村的时候,张新华硬是搬来一箱饮料,又扔到车里两盒香烟。

    “这村支书之间差别真是很大。”刘磊想起昨天在秦楼村的待遇,不禁感慨道。

    “怎么,两盒烟就把你收买了?”张蕊说。

    “不是,我就是说这个理,你看现在村支书变相地成了终身制、世袭制,秦楼村的秦爱华干了三十多年的支书,资格老,一般的乡镇干部都看不到眼里,工作也没了激情。”

    刘磊继续分析道:“新上台的张新华很想干出点成绩来,跑红薯销售、路修路,这个村就很少有反对意见,关键是得做事。”

    “咱们现在去的这个村就是世袭接班的支书,老支书也是干了大半辈子,靠着一些关系把子女都安排了工作,又把位置让给了他侄子。”

    李思雨说:“现在村党员发展很不均衡,党员老龄化非常严重,农村党员缺乏活力,眼看就要到国庆节了,我打算把以前考察期到了的入党积极份子转正一批,然后再吸收一批年轻、有文化可以带领村民致富的人进入党员队伍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