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马车的革命(1)-第2/2页





    话说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过四轮马车的可行性,却因为转向器的原因导致四轮马车无法转向,遂搁置。

    “四个轮子,这么大?”李世民抚摸着马车的车辕,惊讶道。

    四轮马车除了稳当之外,第二个特点就是大,毕竟多了两个轮子(其实二轮马车也能做的更大,但唐朝时期可没有轮胎和钢轮毂,那时候的轮子都是木头做的,如果做的太大,车身重量会大大增加,木质的轮子可经不起太重重量的压迫;而四个轮子就不一样了,不但多了两个轮子分担压力,更因为四轮的前后布局结构,使得车身的承重力比二轮马车更强)。车辆大就代表着内部空间大,这对于帝王或达官贵人来说代表了更优良的舒适性,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却代表则更大的载重量,也就是说一次性可以携带更多的货物。

    现在正是战争时期,一切事情都要为战争服务,所以在四轮马车出现的瞬间,李世民就想到了其所带来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更加强大的载重量,如果再加上李贞进献的水泥,两者相叠加起来所产生的速度与效率,绝对远超以往。

    “不错,四轮马车不但更加稳当,而且载重量是两轮马车的两倍还要多,以往运送一批粮草需要一千民夫的话,现在只需要三百人就足够了。”李渊也在旁边点头解释道,眼中的满意之色怎么也减不下去。

    民夫的数量减少了,就意味着路上的损耗少了,这对大唐对外的战争绝对是有利的。须知古代粮食运输在路上的消耗量是非常恐怖的,一千斤粮食到了士兵手里也只能剩下五百斤(百分之五十的消耗量,这是明朝的数据,汉朝更惨,消耗量高达六成以上),剩下的五百斤都在路上被运粮队消耗了。如果唐朝大规模普及四轮马车的话,那么这个比例要降低至三成甚至两成,如果使用水泥路,数据还会再次下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