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第654章 限制宗教,王者无情-第2/3页





    “先生是想说,此举未免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是吧?”李贞淡淡一笑,轻声解释道:“本王当然没有卸磨杀驴的意思,道门在本王最危险的时候,出手救了本王一命,本王自如是感激的紧,事后也会给他们足够的报答,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但是恩情归恩情,国事归国事,这点是要必须分清楚的。

    道教对本王有恩,本王自然记得,但宗教是需要限制的,这是毋庸置疑。

    否则借着朝廷的名义,任由他们肆无忌惮没有限制的发展下去,明日的道门早晚都会变成今日佛门的样子——先生也不希望将来某一天,我们大唐再来一次限道吧?”

    “殿下高瞻远瞩,臣佩服。”岑本听了李贞的分析,心悦诚服。

    但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只是殿下又要奖励道门,又要限制他们的发展,这间的平衡——可不好取啊。奖励的轻了,限制的重了,殿下免不了会被人说成是天性薄凉,但如果奖励太重,限制又太轻的话,又起不到相应的效果……不知道殿下准备如何做?”

    “此事,说易也易。”李贞斟酌片刻,道:“我们干脆重奖重限是了。”

    “重奖重限?此言何意?”

    李贞淡淡道:“待本王此次回京,想父皇请求,册封道教为大唐国教,册封道家诸位宗主为天师,许以金银巨万。”

    “只怕,他们对这些并不如何在意。”岑本道:“道家之人修身养性,喜欢隐居山野,避世不出,朝廷对他们的封赏固然丰厚,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身外之物。”

    “先生别急,本王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李贞道:“这只是封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待此次本王回京,准备向父皇进言,请求朝廷出资,集合道家大贤,搜集天下道门典籍,以此为基础,去芜存菁,帮助他们修著一本集合道家各派理论,收纳各家精华于一体的《万卷道藏》,弘扬道家传承。”

    “这个好。”岑本面露喜色:“道教之人清心寡欲,对于物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但《万卷道藏》乃是集合道家典籍之精华,这是事关传承的重宝,想来道教应该会满意这个赏赐的。”

    “这是自然,他们本来有这个计划。”李贞笑道:“说起来还要感谢李淳风,他在一次拜访本王的时候,曾经无意提起过,几位道家宗师在一次聚会的时候有过这个提议。

    但是后来经过他们的研究之后发现困难重重,道家自古时期以来,到天师张道陵创立道教,再到如今各派林立,几千年来贤者无数,名人辈出,每人都有著作传世,传到如今,整个道教究竟还有多少典籍,他们自己都数不清楚。

    光是统计这些典籍,如果只凭道教的力量,不说这其需要耗费多少钱财,说这时间,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统计完毕,各家派别的理念不同,如何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理的大纲,这又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估计他们要吵三五年才成。

    将理念结合在一起,这才能算是初步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这才算可以开始编纂,但这一步也是最困难的,即便集合道家所有的力量,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按照李淳风给本王的统计数据,整本书从开始到结束,如果由道家自己编修,至少也需要三十年时间,所需银钱更是巨万。

    在得出这个数据之后,几乎九成的道家宗主都放弃了打算。

    言语间甚是遗憾。”

    不要以为写一本书很简单,在古代,一些大型著作动辄都是以年为单位才能完成的,如《四库全书》写了十年,《永乐大典》写了六年——这还是在有国家的权利支持下,如果没有国家支持,这个时间至少要延伸三倍以。

    而且《万卷道藏》不同于以两书,以两书之所以用时能够这么短,主要是因为这两本书并不是什么学术性著作,而是一本百科全书——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成端分别编入,尽可能的保证原著的献价值。

    如此述而不作,很类似于现代的《,国大百科全书》或者《大英百科全书》这类书籍,最多也是加入自己的理解罢了,但是这种情况也很少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