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一十五章 拜访-第2/3页



    所有考生前三行都是一样,故而书肆就在装订试纸时将卷首压得极低。让考生至第二页才能才能写正文。

    而盖印的是家状和卷首第一页接缝,如此就可直接从第二页起调包。

    期间书肆肯定早就收买誊录官吏和弥封官吏,然后上下协作。

    除了考试外,书肆还承包考生诸多事项,比如请号,通知考试信息,甚至中进士后同年集注,各种各样的收费。

    蔡确中了进士后欠了那么多钱,其中就包括给书肆的一大笔费用。

    张籍有首诗。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得钱只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诗中这得钱还书铺说得就是这事。

    宋朝科举风气就是如此。

    解试前数日,开封府,国子监考官人选也是定下。

    右司谏赵抃,直集贤院王安石,郑獬,直集贤院校理滕甫为开封府考官负责举人之事。

    殿中侍御史陈洙,直秘阁司马光,秘阁校理李大临,集贤校理杨绘为国子监考官负责举人之事。

    左正言王陶,秘阁校理裴煜主持别头试。

    宋朝已有锁院之制,逢考试撰麻之官员皆当锁院,不得与外人接触。

    具体是给皇帝起草诏书,其中有重要任命的内制官必须禁足。

    至于科举锁院在省试殿试中严格执行。至于解试则执行不严。

    京中一般是考官任命下达后,还可以住在家中,只派一名閤门祗候在旁监视。

    至于地方解试更是宽松,因为解试考官都从外州调来的,故而考生遮道行卷,或争相拜谒考官于旅舍,或者请好汉来威胁考官。

    一位名为欧阳澈的官员给朝廷上疏批评解试制度言道。

    盖比年科举,多为富儿贵族于诏旨未下之日,预以金帛结交考官…甚至考官之来,有求见于道周旅舍,有受燕于举子之家者,有挟侠客而来,阴求贿赂者。

    于是国子监考官命下后,众考生们都是打听几个考官,想各种办法请托。

    不过众人只知道主考官陈洙乃建州建阳人,字思道,是庆历二年的进士。

    副考官李大临,字才元,成都华阳人。

    杨绘,字元素,号先白,绵竹人,嘉祐元年登进士第。

    至于司马光不必多提。

    章越一听这几个考官名字觉得满意。

    原来四人中司马光与李大临官声都很好,算是清正廉洁,能够秉公取士的。有他们主持考试,虽免不了请托之风,但也不会埋没才华。

    如此就算考不中,自己也不会埋怨什么。

    看来人治也并不完全是坏处。上面的人还是会挑选官员的,并非所想象那样从于私请。

    章越正在如此想着时,陈襄找到了自己。

    章越看到老师很是高兴,这些日子都忙着行卷,去陈襄那倒是少了。

    章越担心被陈襄训斥自己近来懒散,于是说了一番自己虽忙着靠关系找门路,但功课却一点也没拉下。

    陈襄看着章越道:“将行卷的文章带上,穿着素净的衣裳随我来。”

    章越不敢多问,遵照陈襄的话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