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一十一章 行卷-第2/7页



    换句话说,这三取一的概率,有点我与雷军平均工资的感觉。

    不过就算八九人取一人,也比福建浙江的解试好多了。

    不公平可谓处处都有,或许有人会认为凭什么,官宦子弟参加的别头试录取比例这么高,大家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如此有公平可言么?

    但在宋朝别头试反而保护了寒门子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故而疫情平息之后,太学生们即是忙活起来。

    忙活着什么?

    那就是忙着向知制诰,甚至有馆职的官员行卷。

    因为以往国子监解试,都是由国子监主官自主解决,但淳化二年时,太宗皇帝即改派左司谏,直史馆谢泌领其事,从此国子监解试主考官都必须从三馆秘阁中选拔并成为惯例。

    直三馆秘阁的官员那么多,没到考试前几天谁也不知道是哪位,故而都必须行卷过去。

    故而章越,黄好义,范祖禹,黄履,孙过这几日都忙着将平日趁手的文章诗词抄写了好几份。

    同斋五人之中范祖禹,黄好义参加是别头试。

    没错,黄好义参加别头试,他的堂兄黄好信如今是新蔡县县令,他的伯父黄孝先官至太常博士,通判石州。

    别头试标准可以划到官员的大功这一层亲属,到了神宗朝连门客都划入标准。

    所以当初章越若给陈升之的侄儿当书童,也是一条出路。

    范祖禹参加别头试也罢了,但黄好义也能参加别头试,孙过心底有些不平衡,为何他行,我不行?

    至于章越能不能参加别头试?

    不能。

    章俞是自己从堂叔父,不在大功之列,想沾光也没办法。当然能沾光,也大概率不会去。

    至于吴家,如今这还不算是女婿呢。当然章越若厚着脸皮去求一求,吴家或许也是有办法让自己参加别头试的。

    但是……但是自己为何要走这一步呢?

    无论是别头试,还是行卷,都是外在的规则。人生就是在外在规则(达用)与内在自己(明体)找一条平衡之路,永远不要忘了自己……自己身上有挂。

    故而有挂大可趟过去,所以章越还是决定……与众人一起去行卷。

    范祖禹,黄好义他们尽管参加别头试也要去行卷。

    不过他们的行卷,与寒门子弟有些不同。范祖禹的伯父是乃范镇,可以直接由长辈,或通过别人引荐直接带到家中投卷。

    至于韩忠彦?主考官都是他爹定的。按照当时规矩,主考官被确定后,还要捧着帖子到相府上表示感谢。

    一般为了避嫌韩琦是不会见,还要表示自己这是为国举才,全无私心。最重要是叮嘱几句,不要因为韩忠彦是我的儿子,对他有所照顾,一定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来办事。

    “四郎君,这是主母给你熬好的猪脑汤,赶紧喝了吧!”

    在太学里,黄好义嫂子家的仆人给他送来猪脑汤。

    这几日同寝光看着黄好义进补了。

    但见黄好义如同吃豆腐般吸溜吸溜直响,见到了众人的目光,不由问道:“诸位要不要来一口?”

    真有这个心思,不会都喝完才问。

    众人都转过头去收拾卷子言下之意,你忙。

    等黄好义吃完猪脑汤,等到日已偏西的时候,章越与众人一并前往行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