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望族-第2/4页





        他询了一句道:“敢问店家需用多少钱?”

        “两贯钱又五百文!”

        章越倒吸一口凉气,他记得如明朝一本六十万字左右的书,大约是要二两银子,差不多是普通老百姓两个月收入所得。

        而宋朝虽说也有了雕版印刷,但书籍却比明朝更贵。

        章越记得在收藏界宋刻本的书都是价值连城,不仅是后来,连明代也是一直收追捧。

        比如著名的宋体字,不是宋朝发明的,而是明朝发明的。宋体字是专为雕刻方便而生的方体字,被称为肤廓字样,也就是专门印刷体。

        但宋朝匠人刻书都是以楷书刻字,十分美观。而建本,也就是建阳本,又是天下知名。

        建州出读书人,也可能是当地的书卖得比别地便宜的缘故吧,但即便如此这一本六万多字的孟子就值两贯多钱。

        这本周礼正是建本,字用柳体所书,用得是巾箱本,也就是袖珍书。

        话说回来,似乎宋明两代的科举考试用书都喜欢作的字小袖珍,除了节约成本外,想来一定是为了读书人携带方便,而不是作夹带作弊的。

        “嗯,不太贵。”

        章越又换礼记看了数页,又问道:“敢问多少……”

        老者笑着道:“要钱三贯。”

        章越算了下,仅一个三礼科买两本书就要用去五贯多。而在宋朝一个普通人日收七十五钱至百钱,差不多月入在二至三贯如此。

        自己身上的钱别说一本,半本都买不起。

        这花销,如同家长给小孩子买个六七千块钱买个电脑学习计算机。

        章越放下书道:“敢问两本书一起买,可便宜则个?”

        老者一听精神一振道:“这个……看小郎君如此有眼缘,就算八贯吧!”

        章越点点头:“不贵,不贵,但一时没那么多现钱。明日再来,还请店家替我留着!”

        老者笑容已淡:“无妨。”

        章越离开书肆后,彻底断绝了买书的打算,然后去找酒楼章实。

        章实此刻已准备妥当,但见章实备了好两个大食盒,用担子一前一后挑着,里面都是羊酒点心,都是浦城里最好的。

        而章越也帮忙章实提了一麻袋子。

        如此送礼上门,着实令章越觉得又些可笑。

        彭县尉来浦城任官数年之久,已作好将这把老骨头撒在这的准备,城中建了座大宅,离县衙不远。

        二人叩门求见,一名军校迎了出来。

        军校告知彭县尉有客相陪,让二人先在门房等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