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入户采访



      饭桌上,几位媒体领导都说单位有事,用餐结束之后就先走了。他们纷纷嘱咐记者要重视这次采访活动,要把内容做扎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几位领导这次跟着来,主要是看吕子正的面子。现在授牌仪式这个重要活动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入户采访,所以也就不能在耽误这些领导的宝贵时间了。饭后吕子正镇政府的小车去送三位领导,在车的后备箱胡玉贵事先让韩俊峰在里面放了三箱天峰老窖和六条红塔山香烟。韩俊峰心里想,这一次这几位媒体领导也算是满载而归了。

      下午,镇里派车带着记者入户采访,采访对象都被安排在了郑家甸村,都是已经事先安排好了的。为了顺利完成这次采访任务,郑家甸村村支书郑广发特意找了几个村里能说会道的,把他们组织在村委会学习了一上午,项目的意义以及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几位村民已经是滚瓜烂熟。而且郑广发还答应他们只要这一次采访,配合的好,每个人给50元钱。几位村民想想动动嘴皮子就能来50元钱,个个劲头十足。

      采访车上有四个记者,再加上胡玉贵、韩俊峰、李志国、郑广发等几个陪同人员,一共就是八个人。“胡主任,咱们是先到村委会做一做,还是直接去农户家里采访。”眼看就要到郑家甸村了,郑广发问了一声,因为都已经安排好了,所以他也就底气十足。胡玉贵看了看几位记者,说道:“几位是蟠山镇的贵客,来到这里我们还是要尊重你们的意见。”因为《凌远日报》是党报,是县委县政府的喉舌,再加上来的男记者年龄较大。其余几个记者的目光就都投向了他。“我看我们就直接入户采访吧,时间不早了,要尽快把稿子赶出来。”男记者笑着说。

      采访车直接开到了一位农户的家门口,郑广发下了车敲了敲大门,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就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大成子,这是县里来的记者,要采访采访上面拨款建棚圈的事。记者问什么,你就实话实说。”郑广发对着中年汉子大声说道。中年汉子冲大家笑了笑,招呼大家到屋里说。此时,胡主任开口说道:“记者们要采访,我们在身边跟着不方便。老郑,我们就先到村委会去等。来到你的地盘,就全交给你了。”说完,胡玉贵和记者们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和韩俊峰、李志国几个人随车到了村委会。

      村委会里几个村干部早已经等在这里,看到胡玉贵几个人下车,赶忙迎了上来。村主任陶林和胡主任握了握手说:“胡主任您这难得下来一趟,这一次是不是吃了饭再走?”胡玉贵笑着双手一摊:“这一次我可是带着任务下来的,估计一会儿记者们采访完了就得走。”陶林又和韩俊峰握了握手说道:“韩助理,郑家甸村也值业扶持项目以后还要你多支持。”韩俊峰笑了笑:“陶主任你客气了,我就是个跑腿的,郑家甸是试点村,我一定服务好。”韩俊峰的话低调又具有亲和力,胡玉贵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说话很得体,现在又跟着吕子正前途远大。最后陶主任和李志国握了手,两个人相视一笑。从陶主任这握手的顺序上,韩俊峰品出了那么一点味道。按理说,他刚到蟠山镇,论资历不如李志国,可是他现在是吕子正的助理,身份也就显得不一样。

      胡主任让车去跟着记者,然后大家进了办公室。村干部们给三人倒了水。胡主任说:“老陶,镇里把你们确定为试点,现在又组织记者到你们村采访。这说明镇领导对你们的重视。你们可要把工作搞好。”胡主任为人处世很有一套,他在镇里和书记镇长的关系都不错,所以村干部对他这个主任也不敢轻视。“胡主任,不瞒您说,自从确定我们村为试点之后,我们村两委开了几次会进行研究。已经把责任落实到人了。我们一定把这个工作做好。”陶林正中说道。胡玉贵其实也就是随口一说,看到陶林这样郑重,笑了笑:“陶主任,我这不是来检查工作,不用弄得跟工作汇报似的。对了,记者来了,你们就没点准备?”陶林听胡玉贵这么一说也笑了:“哪能没有准备,不过村里的情况您也知道,没什么好东西。我丈人家里是养野鸡的,我特意跑了一趟弄了几只。”胡主任一听笑着说:“你们工作做的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