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诡事 第九十九章:黎明之前



    针对刑司主事胡澜城的审讯立刻展开,这起案件由凌风上报,面对身怀刺史手令的少年,刑司上到正判姚文,下到每一个士兵,谁也不敢怠慢。

    大堂内,往来匆匆,乱作一团,究其原因,只有一条:凌风没有直接证据。

    他确实从茶馆夫妻那里听到了胡澜城的名字,但这件事只有人证,没有物证,若真要定罪,于理不合。当然,如果真的有目击证人,那么这起案件还有商量的余地,但很可惜,昨晚一场大火,让一切都化为飞灰,两个人证一个死在诡异大火中,一个死在朱雀街上。

    死无对证,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就连凌风本人都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对胡澜城采取刑罚。毕竟,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滥用刑罚于一名刑司主事,这不仅有悖于东秦律令,更加会激起刑司其他人的反对。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过后,胡澜城被暂时关押在刑司的密室当中,等待进一步审理。

    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审理就这样结束,虎头蛇尾,草草了事,也让刑司众人心怀怨气。胡澜城身为刑司十六主事,平日里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却在没有一点证据的情况下被关押起来,若不是他们这些人联名反对,恐怕少年会直接对胡澜城上各种严酷的刑罚。

    面对刑司内部离心离德的状况,凌风和姚文自然也清楚,前者还好,毕竟除了证据,他拥有一切,后者的态度就很微妙了。一方面姚文是最先知道刺史江负要请凌风来,而且凭借着在东秦京师的关系,他隐隐知道凌风与东秦皇族关系匪浅,故而对于少年的立场,他从未有过怀疑,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凌风年纪轻轻,少不更事,操之过急,好心也可能办坏事,甚至是公报私仇。

    如此态度下,胡澜城虽然暂时被收押,但并未进入任何一间牢房,反而是被关进刑司一处修炼密室,外有士兵守卫。这种处理方式,基本上也表明了正判姚文暂时还不相信凌风所言,因为在胡澜城虽然自证清白,但凌风也不能拿出任何一点直接证据,茅草屋外的那一片杂乱的鞋印只能表明有刺史府的人到过那里,但未必会是胡澜城。

    不过凌风倒是不着急,他有一种直觉,这件事一定是胡澜城干的,只要将胡澜城暂时看住,他就一定能找到将其定罪的证据。

    可是要到哪里找呢?凌风坐在凉亭的凳子上,手里捧着那卷厚厚的卷宗,仔细地翻阅着赵长风生平点点滴滴。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立下豪言壮语,要将胡澜城绳之以法,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是没有找到半点能够让别人信服的证据。

    落日的余晖洒下,金黄色一片,晚风习习,吹动额前的发丝。

    手里的卷宗太厚,凌风实在是没有那个精力和兴趣了解赵长风是怎么一点点长大,所以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卷宗的后面,尤其是赵长风升任刑司主事的这十年时间里。

    十年前的上元之乱给刺史府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兵司全军覆没,唯有一名副将因公外出,留的一命,至于地牢,虽然未被攻破,但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因为那个时候,地牢的犯人几乎全跑了,守卫地牢的也只是寻常士兵,守灵三卫都被调来保卫刺史府,听雨轩的叛军自然对这样一个地方没有兴趣。

    等到上元之乱结束,听雨轩的叛军被镇压,刺史府清点人数,原来的刑司十六主事几乎死伤殆尽,只余下寥寥数人,于是姚文着手开始从刑司剩余的士兵中提拔精明能干者,赵长风和胡澜城就是在这期间被提拔上来的。这两人都是凉州本地人士,包括编纂卷宗的杨青龙,平日里这三人走得较近,关系处得还算不错。

    “十九日夜,张姓男子前去祭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