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皇纪四千六百年(一)-第2/3页





    一言以蔽之,查理曼已经扩张到了顶点,就像一个被吹到极限的气球,只要一点点刺激,这个虚肿的巨人就会“乒”的一声爆炸。

    毫无疑问,施于决定性一击的不是别的什么人,不是没有下定决心全面开战的阿尔比昂—罗斯联合公国同盟,不是影响力越来越虚弱,思想和时代越来越脱节的教会,更不是那些被查理曼军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属地。而是亚尔夫海姆,还有关键时刻犹如救世主一般闪亮登场的防卫军。

    “形式已经逐渐明朗,命运的洪流正比任何时候都更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

    李林举起左手,随着优雅的动作,窃窃私语声消停下来。议员们屏息凝神,等着执政官的下文。

    “查理曼实际上已经为他们自己挖掘好了坟墓,表面上他们四处进攻,积极扩张,实际上是在拱手让出战争主动权和大义名份。一旦进入战争,他国必将做壁上观。一千多年来,精灵第一次无需两面甚至多面作战。但谁也不能预测这样的有利情况能持续多久,也许1年半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其中也有罗兰带来的“可能性”,但这些并非关注重点,就算说出来,思想还停留在党争、正统之类上的老爷爷们能否理解,也值得怀疑。

    他们只需要要知道一件事就够了。

    “差不多该是准备点起狼烟,宣告我们归来的时候了。”

    “您是说,要进入动员状态吗?”

    恩斯特议长嘴巴微微颤动。难以掩饰的惊慌和惶恐根本无法和平日里总是冷冰冰地强调“精灵主体性”,谴责“军方太过软弱”的强硬派旗帜人物联系到一起,仿佛不是同一个人似得。

    说起来,这种人哪里都有。在普法战争之前,普鲁士议会的议员们拼命抨击俾斯麦是“战争贩子”、“该死的军国主义者”。战争结束之后,议员们敞开怀抱拥抱军国主义,天天叫嚷着要对法国和俄国发动预防性战争,等俾斯麦冷笑着要求议员们“拿起枪和士兵们一起实践理想”时,议会立马安静了。类似的还有旧日本帝国海军的一些人,譬如机动舰队司令南云忠一。光看取消偷袭珍珠港第三次空袭、回航时拒绝攻击中途岛、中途岛海战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等一系列畏首畏尾导致其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剧时,谁曾想到这位小心谨慎到近乎胆小的舰队司令,在战前是知名的主战派,也是攻击不主张对美开战的山本五十六、吉田善吾、井上成美等人最起劲的右派急先锋?

    一切色厉内荏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总喜欢用最大的嗓门宣扬最激进的东西。但真的遇事之时或者鸦雀无声,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没有尝过战争的味道,认为战争乃是甜蜜之物的人。

    躲在安全的地方大放厥词,鼓噪战争之人。

    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种族都不缺少这类存在。

    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回避风险,接下来会用的招数必定是——

    “可……可是。执政官阁下,现在查理曼尚且没有针对我们采取行动,要在不知何时可能爆发战争的情况下长期保持动员体制。负担也是相当大的,恐怕市民们会……”

    马蒂亚斯议员的声音越来越小,一点也不像他平日里的表现,在审议限制扩军和针对“被统治种族”的法案时,他的嗓门可是大到能让玻璃窗发抖的。

    在红色眼瞳的注视下,蚊蚋一样的细小声音完全消失。会场内只剩下呼吸的声响。

    拿各种理由来回避责任也不是太稀奇的招数,特别是用“人民”、“民意”来做挡箭牌。只要有点智商的政客都会用这一招。不过马蒂亚斯说得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长期的优渥生活会降低市民的忍耐限度。不论他们是否从心底里支持一场大战,当战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时,现实总会促使他们思考战争的意义,动摇他们对战争和政府的支持。

    “正因为如此,才要借着这个机会促使市民们从国际和平的迷思中清醒过来。”

    李林一边环顾评议会全体成员,一边说:

    “到明年春天之前,亚尔夫海姆将彻底进入动员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