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先锋诗人



    ;“等等,柳夕同学等等。”

    张明明要是真让柳夕就这么走了,恐怕能后悔一辈子。

    难道等他老了的时候,对着自己的孙子说,曾经有一个美女就摆在爷爷面前,但爷爷没有好好珍惜……想想就觉得好心塞。

    张明明和李辉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死缠烂打的本事从不弱于人……

    他们现在已经是大三了,自从他们以新生的身份进入白师大第一天,一口气就加入好几个协会,入会费都用去了几百块。然而现实让人成熟,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他们的入会费可以一江春水向东流,然后再也不复返了。

    张明明和李辉一气之下,索性再也没有参加社团任何活动,社团们当然也不会管他们。

    现实可以让人成熟,同时也能够让人变得聪明起来。

    张明明和李辉竟然发现建立社团是一项赚钱的好方法,入会费虽然只有几十块不会超过一百块,但是架不住人多啊。一个人五十,十个人就五百,百个人就五千……

    人数要求不高,只需要招收五百个新生,那不就二万五千块了吗?抛开制造会员证、海报和矿泉水之类的成本,最多也就一千块,那不就是净赚二万四了吗?

    两个人二一添作五对半一分,每个人一万二,生活岂不是美滋滋?

    每年都来这么一次招新,全年的生活费就省出来了呀!

    关键是自己两人是会长和副会长,入会的萌新妹子还不是由着自己两人先挑?

    卧槽!不能细想,细想下觉得生活真是太美好了,人间到处是春天啊!

    就随便办一个社团,金钱有了、妹子有了、学校地位有了,毕业出了社会,还能在简历上添一道亮笔……

    美哉!美哉!

    张明明和李辉经过一番讨论,再考察了一下学校所有社团:纪律部、文学社、美术社、棋艺社、舞蹈社、武术社、辩论社、摄影社、音乐社、乐器社……

    几乎能够想到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协会都有了,毕竟白师大建校百年,其他不说,至少社团方面非常全面。

    两人思考了许久,终于想到了一个没有的社团——诗歌协会。

    严格说来,文学也包括了诗歌,诗歌协会想要从文学社里面独立出来,这是很不科学的。

    但是两人不管,一想到哗啦啦的金钱、粉嫩嫩的妹子、亮闪闪的学校地位,哪里管得了那么多,直接写了申请递交给了学校。

    结果不出意外,被学校教务处给拒绝了。

    两人早有心理准备,被拒绝了没关系,继续写继续申请。然后每天想尽办法堵教务处长,非要让他听听自己两人对于创办诗歌协会的宏图远志。

    这一缠,两人从大一缠到了大三,可怜教务处长,被两人硬生生的逼得看见两人就像夺路而逃。不逃不行啊,这两货跟滚刀肉似的,拉着他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全程还是站着的,连口水都没有。

    教务处长快五十了,是典型的知识分子,身体瘦弱,拼体力哪里拼的过两个年轻小伙子?

    偏偏学生们想要创办协会,是学生们朝气蓬勃的体现,是现代化教学的体现,更是自由民主的体现。他可以拒绝他们的申请,但誓死捍卫他们说话的权利。

    就这么熬了两年,可怜教务处长还不到五十岁,硬生生被两人逼得看上去像是六十岁的人。本来就稀疏的头发,眼瞅着没剩下几根了。

    教务处长为了自己的头发着想,也为了自己老腰和老腿着想,思前想后许久,最终闭上眼睛在申请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今以后,先锋诗社就正式成为学生会管辖的一个社团,有正式招收会员的权利,也有在学校组织安排学生活动的权利。

    当张明明和李辉再一次堵住教务处长时,老头儿什么话都没说,将申请表递给他们,勉强拍着他们的肩膀勉励他们要好好办好协会,为华夏诗坛培养新的诗人。

    张明明和李辉当时还不敢相信,直到看见了教务处长的签名和教务处的盖章之后,两人才相信这个事实。

    不过怎么说呢,幸福等待太久,期待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真的实现梦想的时候,两人反而没有了多少喜悦的心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