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杀出个黎明-第2/3页



    “人不能言而无信,你去老谢那支个三千两...五千两吧,要不然下回不好弄。”

    “多谢陆爷!”

    孙武进激动之余忍不住说道:“卑职一定给陆爷把扬州城的头牌找来!”

    “扬州的头牌我没兴趣,南京的嘛,还行。”

    陆四笑了笑,让孙武进去“兑现”他在史家荡大战的诺言,自个却返回大堂坐等收钱。

    身为扬州城实际的主人,大年初一,这城中的官吏士绅和有钱人如果不来给陆头领拜年,陆头领就一定会去给他们拜年。

    那样的话,性质就不同了。

    整整一个上午,位于扬州东城的这座沈家大宅门外的车马就没停歇过,扬州城有头有脸的几乎都来了。

    一个上午,陆四收到的红包就多达七万余两,其中最大的一笔是扬州知府谭文道送来的一万两。

    不过谭知府这一万两有点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意思,因为扬州的府库现在姓了淮。

    吃完午饭,陆四什么地方也没去,而是来到位于扬州西门的城中最大铁器坊于氏铁厂。

    于氏铁厂在腊月二十九被淮军征用了,不是无偿,而是重金征用。

    陆四成立了淮军铁甲卫。

    铁甲卫的统领是福建人黄昭,副统领同样是福建人杨祥。

    陆四完全照般了郑成功在南明抗清战争中创建铁人兵的经验,命黄昭和杨祥在全军之中选人。

    入选条件很简单,就是以能力举三百斤,并沿教场绕行一圈者为准。

    选拔范围是整个淮军在扬州的兵马,包括新到的新一营和那几千南下河工。

    凡入选者,陆四给每人每月三两银正俸,并一天两顿肉。

    明制一斤十六两,故实际一斤要比后世一斤要多,陆四原定是能举一百五十斤即可,但黄昭却说必须三百斤。

    三百斤是什么概念,陆四反正做不到,他也不认为淮军中能有多少人做到。

    结果,入此标准者竟有五百余人。

    这让他再次意识到这个时代人的体力是远超后世的,如在运河挑泥两百来斤一个来回奔跑而不喘的蒋魁。

    事实上郑氏在创建铁人军时,选拔条件更高,乃是“以五百觔石,能举起遍游教场者”,这个重量远超陆四的三百斤,结果郑氏于全军得五千力士,从而奠定铁人兵基础,此后接连于镇江、厦门重创清军,斩真满州近两万。

    尤其是厦门之战,真满州阵亡将领达八十余,三品以上达28人,参战一万余满兵大半被歼,这对当时男丁总数只剩不到五万的满八旗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次年正月,受此巨大打击的顺治离世。

    如果不是西南永历弃国,大陆抗清斗争陷入低谷,郑成功决意退往台湾,南明抗清斗争将持续更久,迎来三藩之变后,历史将又一次改变。

    可惜,清有大气运。

    郑氏于全军择力士,皆多年征战悍勇之卒,陆四的淮军草创,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亦或战斗经验都不及郑军,因而黄昭能选五百余人出来已是难得。

    人有了,还得有盔。

    盔须铁盔,否则何以叫铁甲卫。

    整个扬州所有的打铁厂包括商人手中的生铁、熟铁几乎都被淮军采购一空,能够打铁制甲的工匠也都被征用到于氏铁厂。

    为了让这些工匠们能够安心负责给淮军打造铁盔,陆四直接先给每人发五两银子,并将他们平日的工价提高一倍,初一更是又发每人二两红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