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夜谈-第2/3页



    陈求道道:“即使没有官,也比金朝统治时好。宣抚说过,此事宁缺勿滥,还是谨慎的好。实在不行,就任命此权官、撮官,让地方能交税、服役就好。”

    王宵猎道:“也只好如此了。不过,洛阳的学校还是要尽量扩大规模,不能长时间这样。”

    陈求道称是。

    王宵猎道:“其实不只是地方缺少官员,军队也缺,陈参谋的采风官员也缺。军队我们有军校,缺少官员,就加快下层官员的提升速度。采风官员缺了,就不能如此。陈参谋要想办法,设立一所学校才好。”

    陈与义道:“此事我想过。但是采风官员,宣抚定的是要靠这些人了解地方,一般的学校不行。现在来说,极度缺少教员。所以这几年,就先派官员到地方随意采风,过几年从里面选些优秀的官员做教员。”

    王宵猎点了点头:“好吧,就先这样。对一个政权来说,采风至关重要。我们从行政系统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解到的,是从上而下的总结,是官方对民间的描述,民间的真实情形并不知道。采风所来的,是从下而上的观感,是百姓的感受,一个时代民间的真实风貌。这两个结合起来,才是人世间,才是真实的生活。”

    陈与义道:“此次新安一案,下官也是感触良深。采风官员到地方,目光确实与一般官员不同,可以观察到一些本不被注意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地方人人皆知,官员和外人却不知道。”

    王宵猎道:“是啊,他们看到的,是其他官员不了解,甚至是要隐藏的。没有这些人,我们也就不了解社会。现在采风官员地位低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后续他们越来越熟练,有了功绩,会再行调整的。”

    说到这里,王宵猎叹了口气:“说句实话,我最看重的就是采风。这一整个系统,如果做好了,把民间的真实情况显露出来,对官员就是很大的震慑。不管说的是好的,还是坏的,官员都会小心看待他们。官员这个身份,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欺上瞒下。不说那些宵小之辈,就是对普通人,欺上多有功劳,瞒下可以随心所欲,这个诱惑就够吸引人了。不欺上瞒下,多花许多精力,还比不上原先不用力气的时候。他们怎么选?”

    陈与义道:“宣抚说的是。愿意迎难而上,真正解决问题的人还是少。”

    王宵猎道:“没有采风这么个系统,上面不知道下面的事,怎么能够治国呢?当然,采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采风系统再与行政系统配合,那就没有用处了。”

    陈与义默默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采风是中国政治特有的传统,周朝有《诗经》,自不必说。秦汉乐府,一直传承到魏晋之后。后来随着谶纬之学逐渐被废除,采集民间诗歌的传统就渐渐断了。

    这个传统断掉,固然民间不能再利用谶纬掀起大乱,但也使政治成了从上到下一条线。对统治者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即使天下鼎沸,皇帝居深宫之中,对实情不了解的大有人在。

    这样做很难说是好是坏,但在王宵猎这里,必须把采风的积极意义发挥出来。政治不能只有从上到下一条线,还要有从下到上的线,形成一个闭环。皇帝居于这两条线的中间,才能阴阳相济,政通人和。

    你不能指望有了这个制度,从此就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有好的制度,还要有执行制度的人,缺一不可。

    这是中国文明的特点,不偏执一点。

    欧洲文明,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理性,强调理性独立于世界而存在。这个理性,不能理解为理智、道理等意思,而是西方哲学中,与感性相对、超越感性的理性世界。.c0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