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舌战荆州(上)-第2/3页





    尼玛的,好无耻。

    王灿听了后,心忿忿不已,对刘表彻底无语。相比于司马徽的‘面相论’,刘表翻脸不认人更让王灿气愤。

    刘表当着众人的面提出来,明显是是想通过荆州武官员来反驳王灿的话,其隐含的想法,不言而喻。刘表麾下的官员,都是长袖善舞的茬,善于察言观色。他们听了刘表的话,立刻清楚了刘表的想法。

    蔡瑁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到大厅,拱手道:“蔡瑁,拜见王益州。”

    王灿用余光扫了眼刘表,却见老狐狸笑眯眯的看着他。

    见此,王灿恨不得立刻冲上去,痛扁刘表一顿,发泄心的怒火。他深吸口气,压下心躁动的情绪,拱手说道:“蔡将军,有何见教?”

    蔡瑁朗声道:“瑁乃江东微末之士,心有些疑惑,请王益州解答?”

    王灿听到蔡瑁的第一句话,心立刻升起不妙的感觉。

    荆州内大族林立,盘根错节,比益州大族更甚。据建立在襄阳的英雄楼传回消息,称荆州有五大家族,分别是庞家、蔡家、习家、蒯家、黄家。

    其,庞家以庞德公为首,有巨大的影响力,却没有出仕为官。

    蒯家有两大代表人物,分别是蒯良和蒯越,两人都在刘表麾下任职。蒯家实力雄厚,名声鼎盛,刘表能入主荆州,蒯越和蒯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黄家的代表人物是黄承彦和黄祖,两人都是黄氏族人,一一武,颇有影响力。黄承彦闲云野鹤,却声名在外,黄祖在刘表麾下为官,牧守一方。有黄承彦和黄祖支撑,黄家的势力不低于庞家、蒯家。

    至于习家,虽有习帧等名士,却没有为官,并不出众。

    蔡瑁所在的蔡家,不仅在荆州出名,整个大汉都是名声璀璨,威望鼎盛,属于赫赫大族。蔡瑁父亲蔡讽的妹妹嫁给当朝太尉张温,蔡讽的长女又嫁给黄承彦为妻。蔡家内外联姻,属于当之无愧的大族。

    如此煊赫鼎盛的大族,蔡瑁却突然冒出‘微末之士’,让王灿非常不爽。

    你装逼也就罢了,何必在老子面前装逼呢?王灿心非常不愉快,还是拱手说道:“蔡将军有何事?尽管道来,灿尽力为将军解惑。”

    蔡瑁笑道:“瑁感激不尽。”

    顿了顿,蔡瑁神色一肃,说道:“瑁虽久在荆州,却曾听闻王益州一年前是汉太守,昔日的益州牧是刘焉。然而,王益州担任汉太守不过一年光景,就发兵攻打成都,杀死赵韪一家,囚禁刘焉亲子。”

    “昔日王益州是刘焉的下属,却被王益州攻打,以至于自己身死,家业败落。若是我家主公与你结盟,恐怕不用多久,王益州也会发兵荆州。以瑁观之,王益州非是结盟,而是图谋荆州。”

    蔡瑁说得掷地有声,让刘表的脸色一变再变。

    王灿闻言,也是脸色大变。

    “呼!呼!”

    王灿深吸口气,压下心的怒气,迅速平静下来。他并没有接着蔡瑁的话回答,那样只会落入下风。王灿想了想,拱手问道:“蔡将军,可曾读?”

    蔡瑁哼了声,面露讥讽之色,说道:“瑁虽微末之士,一介武夫,却也熟读左传,知晓诗书礼仪。王益州有何见教,尽管道来便是。”

    司马徽和庞德闻言,心一突。

    两人看了眼蔡瑁,眼露出怜悯的神情。

    他们两人曾经追问王灿,却被王灿穷追猛打,吃了点小苦头。现在蔡瑁冲上去打头阵,为难王灿,说不得不仅没打击王灿,反而被王灿羞辱。

    王灿微笑着说道:“灿虽然是武夫,却也是爱书之人,曾经夜读,爱不释手,视之为珍宝。灿记得之上,记载了一个叫‘魏舒辞贿’的故事,非常有趣,待我为将军缓缓道来,请将军点评。”

    蔡瑁听后,顿时变了脸色。

    王灿却不管不顾,好似没有看见蔡瑁的神色。

    他站起身,走下台阶,径自说道:春秋时期,晋国的执政大臣韩宣子去世,晋国大臣魏舒继任韩宣子的官职,成为执政大臣。魏舒执政后,把两个旧贵族的田地分割为十个县,分别去派遣有才华,有功劳的人去这些地方,担任这些县的长官。官吏当,有一个官员和魏舒同宗,名叫魏戊,被派到梗阳县去当长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