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甘宁逞威(上)-第2/3页





    好半响,吴懿才返回坐席上坐下。

    他扫了眼大厅中的将领,深吸口气,说道:“诸位,天降大雨,使得江面雾气朦胧,水汽弥漫,视线受阻,无法行船。而且大雨落下使得江水猛涨,水势非常湍急,四处都是漩涡,这种时候行船,非常危险,很有可能出现翻船的威胁,诸公有什么对策?”

    说是翻船,其实是夸张的说法。

    虽然江面水流湍急,可操舵的人熟悉风向,一般是不会出现危险的。

    “将军,主公已经下令进军,攻打南郑,打开目前的僵局。即使水势湍急,可主公命令传达下来,我等就必须赶往南郑,完成主公的命令。即使有翻船的危险,那也不过是少数的一两艘船,不可能所有大船都遇到漩涡。再者,我们乘坐的船是大型战船,无惧风浪,将军不用担心大船的安危。”

    说话的人,名叫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和在刘焉麾下,历任牛鞞县长、江原县长,现在担任成都县令,随吴懿一起出征。

    他面相清冷,眼睛狭长,双眼上方的眉毛呈献一个八字,透出一股凶狠的意味。董和坐在坐席上,正襟危坐,神色冷峻,透出一股冷意,使得周围的同僚都觉得有些压抑,不敢距离董和太近。

    演义中,董和并不出名。

    但是提及董和的儿子董允却非常有名,和诸葛亮、费祎、蒋琬并称蜀汉四英。

    其实,史书中,董和的权柄也非常重。

    刘备入主益州,立刻就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一起署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政务,而且董和与诸葛亮也是相谈甚欢,关系非常好。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够得到诸葛亮的青睐,足见此人的能力非常强。

    但是,能力强往往遭人妒。

    尤其是吴懿,对董和的意见非常大。

    其原因,是因为吴懿和董和的意见相左。

    董和劝说吴懿抓住机会,趁王灿领兵离开南郑的时候,领兵攻打南郑,使得王灿尾难顾。然而,吴懿却说等另外两路大军胜利后,再齐聚三路大军进攻南郑。因为有另外两路大军保驾护航,吴懿就不是孤军奋战,他率领的大军也更加安全,没有生命危险。

    吴懿听了后,心中微冷,目光看向右侧第一人,眼中露出期待的神情。

    “董县令,汝之言差异!”

    说话的人,名叫费观,他坐在右侧第一位。

    此人身穿大袖博领长衫,衣袂飘飘,唇红齿白,眼神平和,神色淡雅,颌下三缕长须微微晃动,端的是气度不凡,令人心折。

    此人出身荆州大族,刘焉入蜀的时候,也跟着迁入蜀中。不仅如此,费观和刘焉还有着复杂的姻亲关系,刘璋的母亲,是费观的族姑,也就是说费观和刘璋是平辈论交的关系。不仅如此,费观还娶了刘焉的女儿,又是刘焉的女婿。

    和吴懿一样,费观属于刘焉一系的外戚。

    吴懿的妹妹嫁给刘瑁,是刘瑁舅兄。

    费观的族姑嫁给益州牧刘焉,生下刘璋,是刘璋表兄;而且费观又娶了刘焉的女儿,又是刘璋的妻兄,关系非常复杂,但总归是外戚。

    两人都有着相同的背景,也都是站在同一条战线的人。况且,吴懿的想法,费观也是认同的,他看见吴懿的眼神,立刻心领神会,站出来反驳董和,不让董和的计谋得逞。费观和吴懿一样,都想继续逗留江上,过逍遥日子。

    董和听后,问道:“费大人,敢问您有何高见?”

    说话的时候,董和透出一股不屑。

    那眼神,令费观和吴懿都感到一阵不舒服。

    但是,无论如何,两人的确比不上董和的资历。董和是草根阶层,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历任各级官吏,各方面能力都比两人强。两人唯一比董和厉害的就是背景,因为两人都有刘焉作为靠山,而董和却是草根,只能是靠自己的能力往上爬。

    费观笑道:“董县令,您不妨去船头看看大雨的情况。若是您观察情况,应当明白按照目前的雨势,没有一两天是不可能停下的。大雨直下,雨势非常湍急,江面上雨雾朦胧,若是行军,对于大船来说,负载太重,阻力太大,很容易生事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