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九章 扫平叛乱,忘尘和尚回归



  在政令畅通的情况下,各地官员有了主心骨,开始调动人力物力,整合各种资源,而一个庞大的机构运行起来所发挥的力量是任何世家乡绅也比不了的,更何况,现在各地叛乱或多或少都有他们在背后支持。

  这些人都不是一条心,不能聚在一起,根本无法抵挡全力运转的朝廷。

  在这半年之中,首先是中州旁边的冀州,兖州,幽州,这三州之地率先被平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朝廷重整了禁军大营,然后将中州各州郡县的郡兵整合到一起,凑足了二十万大军,这些军队可是实打实的军队,没有空额,不存在水分。

  每击溃一支叛军,领军大将都会收拢其中的精锐,将他们打散,充盈到军队之中,而且,禁军中还有随军修士在,配合修士的手段很容易甄别哪些是真降,哪些是诈降。

  当初大周横扫天下,虽说很多老将都已凋零,太平了几十年,但当初那些老将们的后代却是很好的传承下来,毕竟才是第二代,第三代,还没那么容易腐朽落寞。

  更何况,神武帝实行过边军轮换制度,这些勋贵大多都在边军历练过,不是那种纸上谈兵之辈,反观世家大族,虽说资源不缺,人不缺,兵器军械甲胄都不缺,但论起打仗就是外行了。

  二十万大军,新老交替,以老带新,那些老兵就是被玄镜司挑选之后剩下的禁军,他们本是边军出身,又经历过攻城,炸营,可谓是真真正正的老兵,再加上他们是戴罪之身,对于战功渴望无比,打起仗来个個是奋不顾死,勇猛至极。

  而这些世家大族所带的私兵,虽然经历过严格的训练,兵精粮足,但毕竟没上过战场,在神武帝炼制人魔丹的事情败露之前,大周还是一片太平盛世,除了边关时不时有战事发生,其余的地方都是风平浪静,几乎没有战争的基础。

  大周的动作太快了,快的有些不可思议,原本世家大族认为中枢会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从立皇储到新皇登基,起码要耗费两三个月的时间。

  但谁想到,朝廷居然会让永安公主继位,这是他们所预料不到的。

  当然,这三州之地靠近中枢,即使有叛乱也不过是小打小闹,虽说声势浩大,但最多也只能携裹流民占据州县地利,消磨禁军的战力。

  而三州之外的叛乱就没那么好处理了,并非是所有的叛军都这么不堪一击,越是离朝廷远的地方,这些叛军就越强大。

  他们互相征伐,占据州县,争夺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麾下的叛军也是脱胎换骨,成了真正的军队,更有甚者,竟是打下了大半个州。

  乱世之中,金角银边草肚皮,除非能控制中枢,挟天子以令诸侯,否则,越靠近中枢,越是容易倒霉。

  当然,朝廷不仅在扫除叛军,内部也在改革,昔日神武帝在世时,律法宽松,任人唯亲,上下官员沆瀣一气,使得吏治**。

  后来,即使内阁首辅张道之手腕铁血,但没有皇帝的支持,即使他想重整吏治,革除弊病也是有心无力。当初先帝在时都对他颇有微词,毕竟,人老了不愿意大动干戈。只不过张道之的能力很强,神武帝还要依靠他稳定朝局,所以只能容忍。

  不然,他一直待在养心殿怎么能保持朝堂运转?

  内阁里面的阁臣就那么几个,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大臣压着,恐怕他们早就开始掐架了,而且大周疆域纵横万万里,亿兆子民,不是读几份奏折就能完事,很多大事都需要皇帝批准才能通过。

  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皇帝,朝廷就无法运转的最大原因。

  现如今,永安帝继位,陈皇后代为执政,拥有批红的权利,双方现在的关系也算是有一定的默契,他们也知道现在的大周与当初神武帝继位的情况十分相似,因此,他们只需要按照当初先帝的路子再走一遍。

  在陈皇后的大力支持下,张道之手腕强硬,显示出了铁血风范,一时间,京城掀起了一阵反贪反腐的风暴,每天都有无数官员被抄家,流放,杀头,这些都是朝廷的蠹虫。

  神武帝在位时念及这些人是老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没了皇帝庇佑,他们就像是养肥的羔羊一样,朝廷等着他们的家产充盈府库。还有不少人等着他们死了腾出位子,当然,也有贪官提前献出家产保全一命,也有关系够硬,与勋贵勾结的官员,所以,朝廷处置的,也只是一部分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