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统兵经验-第2/3页





    他认为在平时就应注意加强对将帅的教育,正将帅之心术。并且这种正心术的行动贵在长期坚持,而不应追求一蹴而就。

    再次是习武艺。除了上述心术端正、精通兵法、学识广博之外,将帅同样也要练习武艺。

    戚英觉身为将领也要学好武艺,不懂武艺那就分辨不出手下士卒练的是花法还是实招,难以判别他们武艺的高低,也就无法将武艺高强的士卒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所以将帅必须做到正心术、立志向、明死生、辨利害、做好人、坚操守。

    他觉得吴惟忠和陈大成心术正,抗倭的志向也有,也不是怕死的人,辨利害方面可以教导,在矿场辛苦干活不会是那种偷鸡摸狗之流,唯一要考验的就是坚操守了。

    一个受不了委屈的人,万一哪天赏罚不均责罚失就当叛变投敌了那就头大了。戚英故意冷淡两人看两人能不能忍受得住委屈。

    唐萱拿出了张经写的兵书给戚英看。张经的兵书是瓦氏夫人送给唐萱的。瓦氏夫人是希望唐萱可以拿着兵书多找戚英探讨。

    戚英敬佩张经,张经是极少数能率领官兵打胜仗的人,军事经验一定有独特的地方。戚英喜出望外打开了张经的兵书。

    戚英看到张经总结带兵打仗的?须具备的条件是,要有忍受辛苦公平公正治理民众的才能;不能急功近利;临阵胆识要强;要有不怕死的精神;要有广才学识,将帅既要读文韬武略,也要读经史子集。

    张经兵书说每次战斗,敌我双方出动的人数虽然多,但决定战争胜负成败关键的就是要有能扛得住溃败稳得住军心的核心队伍。

    张经还指出治军要以细节入手,强调队伍必须能扎硬寨,就是巩固营房和军防。

    戚英对张经的军事经验感悟颇深,比如其中一条,提到官兵来源分散,编制一支以乡土宗族为核心的作战队伍为中坚力量能提高战斗力,非常认同。

    一个月后,吴惟忠和陈大成找戚英诉说不满,要求升为把总提高军响。

    戚英一听暗自高兴,士兵想上进是好事。戚英令吴惟忠当路探去打探无锡城,令陈大成带老兵两百人去支援绍兴县。两人高兴得令而去。

    辛六郎看到了翠翘的信,的确是她的字迹,得知翠翘邀请他去岱山岛,没有怀疑就跟随陈东前往岱山岛。

    他带着十名护卫上岸登上了岱山岛。陈东带领他进入岛兵营地。

    进入岛兵营地后,辛六郎没有发现翠翘的身影,才知道中计了,拔刀想反抗。

    陈东吹一声口哨,两百岛军鸟铳兵冲了出来将辛六郎一伙人团团包围。鸟铳兵将辛六郎身边的护卫全部射杀。

    辛六郎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杀出去的,没有办法只好投降交出了兵符。陈东将辛六郎关进了牢房。

    岛兵在海岸边上扎了帐篷营舍。倭军士兵看到辛六郎没有出来着急不已。

    陈东拿着辛六郎的兵符假传军令道:“大佐辛六郎令你们上岸休息。”

    倭兵信以为真上了岸住进了海岸营舍。他们把兵器围成一圈放在营房外面。他们觉得岛军是盟军不可能抢兵器的,再说人家也不缺兵器所以没有提防。

    次日醒来倭兵发现营地兵器都不见了,靠岸的战船也都被岛兵控制了。

    倭兵想夺船反抗,但手里没有了兵器,跑到岸边被岛军鸟铳兵射退。

    陈东站在船上大声安慰道:“倭兵弟兄们稍安勿躁,你们的大佐已经让位给姬主了,姬主等几天就来统领你们,你们安心住下等几天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