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2/4页



“哦?”

庞德公好奇道:“那另一半呢?”

陈暮指了指远处墙根下的直辕犁说道:“商周时期,先人还处于蒙昧时态,人们刀耕火种,收成全靠老天爷。到了春秋时,人们学会了沤肥,学会了用牛耕地,学会了使用铁器,锄头、犁铧、镰刀等等工具运用而生,大大增加了粮食收成。”

庞德公自己就种地,自然清楚这一点,拍着脑门恍然道:“一时糊涂,倒是把这些东西给忘了。”

陈暮笑道:“庞公每日都用,习惯了它们的存在。但春秋战国时,还没有直辕犁。而我们青州如今又发明了曲辕犁,耕地的时候又能大大减少时间,人就能多耕种几亩地,粮食产量自然也就提升了上去。”

“有理。”

庞德公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论起种地,他算是个行家了。

陈暮又说道:“除了工具以外,农作物的选择也很重要。庞公在南方多耕种水稻,但是水稻成熟时间长,一年只能一熟。而在北方亩与麦因为生长期断,交替种植,一季两熟,一亩地每年就能产六石粮食,产量就能翻倍。”

“这也是南方一直不如北方的原因呀。”

庞德公叹了口气:“我多年耕种,水稻有水稻的好处。它不挑地,只要有水,岛上能种,湖边能种,即便是在山里也能种。就是因为它成熟时间太长,产粮跟不上,北方才一直人口多于南方。”

陈暮笑道:“那庞公可知,早年我派商队前往交趾,在那里发现了一种水稻,名曰占城稻,生长期短,自种下到收获不足六十日,与南方水稻交替种植,可为双季稻。”

“你是说广陵稻?”

庞德公诧异不已,这事他也听说过,不过因为离得远,且广陵那种广泛推广占城稻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还没有传入荆州,因此他只是听说,却是不曾见过。

陈暮点点头道:“不错,曹操现在在广陵能有双季稻,便是他从我那要去的,我本就打算在南方推广,给他便是顺水推舟。”

庞德公赞叹道:“若此事是真的,南方恐怕就要大兴了。”

陈暮笑而不语,北宋至少还占着河北,再加上南方的双季稻,甚至岭南地区一年三熟,使得北宋即便是少了燕云、云南、甘肃、山西等版图,人口和经济实力也是碾压周边其余国家。

到了南宋丢了河北之后,几乎断了一臂。但凭借着南方粮食大大提升的情况下,依旧是多坚持了一百多年,到了明代,南方更是已经成为产粮中心和经济中心。

所以能够让南方实现双季稻,本身就意味着南方的产粮会翻一倍,而从交趾传来的占城稻,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至少在古代,这是个飞跃提升。

司马徽颇为明悟道:“所以少府是想通过改造耕种工具,种植双季稻来提升粮食产量。这样就能大大增加生产力,从而让百姓即便是被豪民占田,也不会生活不下去,大大延长了王朝的存活时间。”

“这只是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已。”

陈暮摆摆手:“将来一统天下之后,我将用五年的时间来推广青州发明的耕种工具,如龙骨水车可以抗旱,曲辕犁可以提升耕种效率,收集鸟粪以及动物粪便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另外就是广泛种植占城稻,让至少二十年内,大汉不用再为粮食发愁。”

“才二十年?”

司马徽颇为惊讶,按照这样算的话,明明至少百年内不用发愁了吧。

但陈暮却笑道:“既然要争千年之计,怎么能因为短时间内的提升而自鸣得意呢?我甚至觉得二十年还太长了,百姓在繁衍,无数吃饭的嘴在嗷嗷待哺,如果生产力不能提升上去,又如何养得了大汉那么多人?”

庞德公叹息道:“少府目光之长远,非我所不能及也。此般种种,真是令人犹如所不能及也。”

“刚刚少府说,那只是你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那第二个呢?”

司马徽又问。

陈暮就继续说道:“水镜先生还记得我刚才所说的人要学会顺应万物,改变万物吗?”

“自然记得。”

司马徽点点头,他觉得陈暮说的每一句话都不能忘。

陈暮就笑道:“我观察水壶烧水,发现蒸汽沸腾之时,会顶动壶盖。我就在想,如果能够制造一台机关,让蒸汽作为推动的力量,是不是就能带动那台机器前进。于是我令发明龙骨水车的马钧研制此机关,最终成功,乃为蒸汽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