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全面战争的开端-第2/4页



  密密麻麻的军队像是一片黑云一样,堵在浮阳城门外,仿佛要将整个城池压垮。

  除了西门,北门和南门,同样遭受了围攻,一直在东门外观望的斥候也来报,东门外的林木中,惊起飞鸟成群。

  看似围三阙一,实际上袁绍已经在东门外安置了伏兵,要将公孙瓒覆灭于此的想法已经溢于言表。

  袁绍的高台几乎与城池相平,约三里外,目视前方,远远地看到城楼上正有东西反光。

  像镜子,又有点不像,不知道是何物。一直对准他的方向,令人纳闷不已。

  不过无所谓,反正离了三里地,他就不信能有箭矢可以射到三里外,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

  袁绍远远地看着城头上的“公孙”旗帜,环顾左右,轻笑道:“公孙瓒已经无路可逃,今日一战,我必要擒他入我帐中跪下!”

  “明公英明!”

  “明公亲自压阵,必然公孙小儿束手就擒”

  “得幽州之日,指日可待矣。”

  身边诸多谋士将士们纷纷鼓吹法螺,称赞袁绍英明神武。

  袁绍哈哈大笑,大手一挥,准备下令攻城。

  此时此刻,臧霸也在观察城外。

  他手里举着个望远镜。

  之前说过,以中国古代的玻璃技术,其实很难制作出这东西来。

  因为我们的玻璃是铅钡玻璃,里面含很多杂质,色彩鲜艳,用来当瓶瓶罐罐,比如制成燃烧瓶还可以,可它不透明呀,无法制成望远镜。

  而外国的玻璃是钠钙玻璃,透明度高,实用性强,比如在后面涂上水银就是镜子,打磨抛光叠就能制作望远镜显微镜。

  所以在军事用途上,我们的铅钡玻璃实用性有限,至少很多人穿越回去,就立即制作望远镜就很不现实。

  那么浮阳城内,此时臧霸手里的这个望远镜是怎么来的呢?

  材料用的是水晶。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水晶制品就已经很普及,打磨抛光技术也非常成熟完善。

  陈暮知道望远镜原理,巧的是,此时的东海国,就是产高透明水晶的地方,后世东海水晶闻名海外,包括伟人去世后用的透明水晶棺,就是东海水晶。

  东海国目前掌握在青州手中,水晶产地握在手里,自然要选取质量最上乘的水晶制作出水晶片,用铁做外壳,弄出了一批望远镜来。

  这批望远镜数量不多,分配有限。除了送去洛阳几个以外,就只有刘备,陈暮,臧霸等人手里有,非常稀少。

  虽然没什么太大用途,但至少能够料敌以先,比敌人更先一步侦查到需要的情报。

  在臧霸眼中,从敌人出营的那一刻,敌人的行动就都在他的眼里。

  包括袁绍大摇大摆地在众人簇拥下出营,来到高台上俯视对面,就离了三里,约1.2公里左右,他身上的每一根毛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志得意满的模样,完美地浮现在了臧霸眼前。

  “袁绍准备进攻了。”

  臧霸看到袁绍对周围的传令兵下达了指令,然后各级传令兵分头出去,向前面的各部传达袁绍的命令。

  黄忠兴奋地道:“就让他们来吧,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荀攸双手缩在袖子里,轻声道:“袁绍兵进章武,算算日子,公孙瓒应该也快到章武了,等他过了滹沱河,消息就会传到袁绍这里,也就这几日吧。再撑两天,两天后,袁绍就会撤兵。”

  “万一袁绍气急败坏,选择要将我们覆灭与此呢?”

  臧霸问道。

  荀攸笑了笑:“明公也快回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张燕呢。

  他在心里说。

  臧霸点点头,大手一挥道:“敌人来袭,准备迎战!”

  城楼上钲鼓如鸣,双方鼓声雷动,大战一触即发。

  .......

  .......

  当天色接近到傍晚的时候,这场战争就已经进入了尾声。

  目支人投降了。

  现在的三韩地区,并非三个统一政权。

  名义上各国归属于三韩,但实际上三韩王的统治力有限,很难号召得动所有人出兵。

  所以当弁韩与辰韩所有国家,忽然联盟在一起,进攻马韩的时候。

  马韩各国猝不及防,以目支人为首的扶余人,遭到了重点打击,马韩王常年由目支国君担任,同时目支国也是扶余人最大的王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