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第2/4页



  因此这对于纪灵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同时也是程昱战术的高明之处,可以有效打击敌人。

  只是纪灵好歹也是袁术麾下有数的大将,等他抵达徐县,离淮河已经不足八十里的时候,终于回过味来,明白敌人是打算在淮河边上阻击他。

  一时间骑虎难下,想了半天,决定亲自带一万人回头,迎战夏侯惇,然后让自己的副将先带一万人到淮河渡口准备船只。

  夏侯惇又不蠢,与程昱分兵之前,三令五申让他不要和纪灵对战,因此纪灵回头,他就立即后撤。

  双方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来来回回,玩得不亦乐乎。

  一直到第二天,也就是袁术求援的第四天,纪灵才慢慢吞吞地抵达了淮水边上。

  按理来说,淮南淮北距离总共不到三百里,这还是汉里,照后世来算,就是一百多公里而已。

  不谈那些一天徒步一百公里的大佬,单按照古代常规行军里程约每日七十里来算,四天时间,散步都散到了。

  像司马懿截获孟达谋反的信件,千里奔袭斩杀孟达,就是以平均每日五十公里的行军速度急行军。

  还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平均每天能跑一百六十七汉里,当之无愧的行军速度。

  而现在原本应该是三天内抵达淮南,纪灵却用了四天才到淮水边上,离淮南还有一百多里的距离,意味着他花了四天时间,才走了二百多汉里。

  比正常时间慢了两三天。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见夏侯惇与程昱的拖延战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严重拖慢了纪灵的行军速度。

  淮河北岸,徐县渡口,远处的波涛翻滚的河水,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起伏不定的丘陵被淹没在林叶之中,附近的百姓早就跑得没影,留下空荡荡的渡口以及滚滚流淌的大河。

  纪灵放目远眺,现在明明是中午时分,天色却十分暗淡。十二月的淮河地区时常下雨,以打渔为生的渔民纷纷逃入了附近湖泊及支流水域,藏匿在芦苇荡中。

  河岸水草丰茂,芦苇茂盛。唯有渡口边,他的副将尽力搜罗,也不过是找到了三十多艘小船而已,按每船二十名士兵,得来回三十多趟。

  “可恶!”

  纪灵用自己的三尖两刃刀在地面狠狠地一顿,砸得地面泥地露出个窟窿:“前有大河拦路,后方又有追兵,如何才能过江?”

  副将说道:“将军,为今之计,只有击败后方的追兵,我们才能过河去援救左将军。”

  “难道我不知道吗?”

  纪灵恶狠狠地瞥了他一眼,愤怒道:“可敌人却狡诈如狐,根本不和我们一战,我们上去打,他们就往后退,如何才能打起来?”

  夏侯惇一直与他保持着七八里外的安全距离,这个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纪灵选择强行渡河,快速行军不过是两三刻钟内就能抵达。如果纪灵选择回头攻打,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撤退。

  所以现在这个局面弄得纪灵很难受,不是说打不过后面的追兵,而是人家追兵缠着他,不让他走。偏偏要是一条大路,他前中后大军,完全可以组织起人手一路走过去就是。

  结果现在淮水挡在前面,除非他的部队能飞。

  “将军,我看那边有大量野蓬蒿,芦苇也茂密,人藏在里面,根本看不到。不若我们在里面埋伏一军,大军佯装渡河,等敌人杀来,忽然杀出,你觉得如何?”

  副将左右看看,忽然指着远处河岸边茂密的野草丛和芦苇荡提出了意见。

  古时候环境污染不严重,特别是冬春交际,草木疯长的季节,在没有人开荒的野外,大量的树木、野草开始繁茂生长,往往一片小树林,一座长满树木的小山包中藏几千上万人,都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刘备火烧博望坡,就是将伏兵藏身于两侧小山坡的林子里,等到夏侯惇轻敌冒进,追赶的时候,一路且战且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博望坡,然后忽然杀出,将夏侯惇击败。

  不要认为现代社会草木不旺盛,就认为古代草木也不旺盛。现代社会到处都是人,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杂草不可能生长,而古代一些地方,几百年都不一定有人烟,原始莽林重重叠叠,人走进去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也不为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