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洛阳大火-第2/4页



  其实他是知道袁绍袁术这些人打的什么鬼主意,也知道他们会怎么做。

  历史上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之所以劝刘备与他们先谈谈,是不希望他们这么快就撕破脸皮。

  毕竟青州集团也需要发展时间,要是现在就给他们留下借口。

  比如以后如果刘备没有把刘辩救出来,这次讨董失败。

  事后追究起来,袁绍就有可能指责刘备不叫他一起进攻,导致天子蒙尘,是汉室罪人什么的。

  这就叫授人与柄,所以不如早点做足表面功夫,不落人口实。

  等刘备说完之后,曹操当即拱手慷慨激昂说道:“我愿跟随盟主同去。”

  “我也愿去。”

  孙坚也道。

  “嗯。”

  刘备点点头:“那事不宜迟,今日就进军!”

  当下四人出了成皋县县衙,一声令下,一半联军继续进攻。

  成皋县就是虎牢关,街上一列列士兵来来往往,大军命令下达之后,刘备军为前锋,开始往西而去。

  作为卡在泰山与黄河之间的口子,过了成皋县,就是一小片平原,一路过去,便是巩县。

  先头部队进驻巩县之后,这里的少数董军守兵很快作鸟兽散。县内已是乱做一团,大部分当地百姓都被董卓迁走,只剩下一部分老弱病残。

  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当刘备进入巩县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破败的景象,街道上没有人烟,百姓家像是被洗劫过一样,很多家门打开,里面一片狼藉,锅碗瓢盆,连一双筷子都没有留下。

  那部分老弱病残有些是不愿意离开故土,有些是实在没法走,当看到新的士兵进入城内之后,没有迎王师的喜悦,也没有感到解放的如释重负,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麻木的表情。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关东联军已经跟董卓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百姓本来就恨关东联军,因为如果他们没有来的话,如果没有这场仗的话,他们也不会变成如此......

  刘备看着这些留下来的残存百姓,露出了羞愧的神情。

  陈暮站在一边淡淡地道:“这些并不是大哥的错,是董卓的错。”

  “可是,如果我不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的话......”

  “我觉得大哥应该很清楚,如果不讨董的话,受苦受难的,就不止是这些人,还有天下人。”

  “是我失态了。”

  一瞬间的羞愧转瞬即逝,谈不上鳄鱼的眼泪,虽然洛阳百万民众被迫背井离乡,中间甚至还死伤数万人,确实是刘备发动起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可刘备也是个做大事的人,很清楚如果他不来做的话,那这个国家,这个汉朝天下,也许就永远得不到统一。

  作为刘氏后裔,守护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汉朝江山,刘备义不容辞。

  不然的话,若是什么事情都伤春悲秋,那这世上的人就不用做事了。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涉及到旁人,那么必然会损害到另外一部人的利益。

  刘备就地安置百姓,在巩县驻扎了一日,然后命令荥阳的后勤部门向前进发,粮草堆积在巩县,准备支撑他可能会遇到的洛阳攻城战。

  第二日大军继续开拔,一路上兵荒马乱,一片凄凉。沿途黄河南岸平原上的田园荒芜,乡村破败不堪,到处都立着新坟。

  董卓强令洛阳周边百姓迁移,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不是用的什么温和手段,足有上万人死在这场动荡之中。

  留下来的也都是没法走的老弱病残,刘备不得不负担起他们的生活,这或许也在董卓的算计里。

  从巩县到洛阳接近二百里,还得经过偃师,大军足足走了三天,一路上残垣断壁,民生凋敝,可谓惨淡至极。

  刘备虽然感慨于这场战争对于洛阳的灾难性打击,但依旧是坚定地向着洛阳进发。

  当过了偃师,典韦率领的先锋军已经开始遇到洛阳方向的董卓散兵。

  这些兵马都是之前的辅兵,有些是逃出来,有些是四处劫掠,偃师附近残留的一些乡镇,逃进嵩山的百姓都深受其害。

  击溃了这些兵马之后,抵达了洛阳十多里外的一处乡。

  此时已接近傍晚,夕阳西下,绚烂的火烧云染红了半边天空,可是人们远远的看到,天边的火烧云像是并非夕阳染红,而是真的地面有火在烘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