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仙图纳山河【求票】



  咸阳。

  姬家众人走后,群臣也散去,赵淮中回到公务书房。

  来秦后,一身黑色朝服的韩非也跟了进来,执礼后说道:“大王,我这数日研究秦制,发现些问题,想报给大王知晓。”

  “你说。”

  赵淮中瞩目韩非。

  整个上午,两人都在探讨秦之法治,包括法治之外的衍生问题。

  韩非提出秦想发展,当广纳人才,而人才从哪来?

  他建议,在各地增设学堂制,又以理法为规,教导入学者自少懂法,形成规范,则翌日当可为秦所用,秦境必将日益安稳。

  韩非的观点在后世褒贬不一。

  他重点宣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他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制封建国家。

  这个观点很适合当下,所以他在这个时期,和有统一志向的始皇,其实是绝配。

  韩非总结了天子弱小而诸侯强大的历史教训,主张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

  他还明确指出这种统一的君主集权,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以统一代替分裂,以集权代替割据。

  总结起来,就是改革图治,变法以图强。

  赵淮中还知道,韩非按照他的思想发展下去,未来会成为孤臣。

  他会依法治,开始清除权臣,和现代的反腐亦有共通处。

  他为的则是给君王扫清执政障碍,进一步集权。

  这样挺好的,封建集权的社会,君主手下需要有这样的孤臣。

  前提是君主要足够赏识他,不然他最终只会走上老路,被其他大臣联合起来排斥,甚至害死。

  当然,在这个世界想害死韩非,难度肯定要比原来大很多。

  这货以法成圣,以法为用,战斗力老刚了。

  至于韩非提出开始在各地增设学堂,赵淮中听完瞅着他不言语。

  韩非感觉不太对,问:“大王可是觉得此策还有要改善之处?”

  赵淮中摇头:“不是,而是你太能花钱了,你考虑过投入没有?

  你知道在各地推动学堂建设,需要多大耗费?

  照你这个花法,提出一次在秦境各郡县,曾设三百座大小学宫,国库支撑不起。”

  韩非哑然道:“若是缺钱粮,臣还有一个想法,墨家的人,最善物造研究。

  我与墨家的一位巨子相识,吾去游说其为秦效力,或可在我秦境开展矿务之事,以缓解秦之国库压力。”

  早在殷商时期,华夏大地上就有了铁、铜等矿业的开采。

  当时的巨商富贾,多以盐、矿、马等事务起家。

  其中蕴含的利润最是丰厚。

  而相关的各类物资,也大多被各国所控制,是国之财政的重要收入。

  墨家善于物造,木马牛之类的东西,最早便是墨家手段。

  据闻其中还有一支墨家流派,有秘术能观测地脉走势,找出地下矿脉位置。

  夜御府的老司空也是墨家出身,只是所长不同。

  “据闻墨家分散成多个支系,最大的一支在楚地,你认识的是哪一支?”赵淮中道。

  “臣认识之人正是和楚墨相争失败后,在秦地咸阳往东三百里的连城隐居,因其就在秦地,臣才有把握游说其出山。”韩非说。

  赵淮中颔首应允:“那你就去试试吧。”

  韩非从咸阳宫出来时,心下颇为喜悦。

  他来秦以后,从开始的默默观察,到现在的逐步献策,和赵淮中这位大秦之主的交流逐渐深入。

  目前看,他来秦是对的。

  秦,能够承载他施展抱负和才华。

  秦主不嫉才,给了他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一点远不是在韩时所能比。

  晚上,赵淮中回到武英殿,和姜姞,燕浣纱一起吃晚食。

  饭后回到寝殿,灯烛明亮。

  赵淮中裸身坐在沐浴的清池里,闭目养神。

  姜姞身着杏黄色纱衣,白皙的肌肤从衣衫下隐然透出,裸着脚踩在绣鞋里,裙下露出匀称精致的小腿和足踝。

  她成为人妇之后,变成了赵淮中的形状,学习了很多取悦大秦君主的小手段。这时候就在赵淮中身后帮他揉捏肩膀,轻揉慢捻,手法老专业了。

  “大王,下午时祖翁送来消息说,姬家想将姬妘送入秦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