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兵力-第2/3页



   …………

   …………

   “怎么回事?”

   刘衍不放心城防,天刚朦

   朦亮就再次登上西城墙,没有雾,天地笼罩在一层青蒙蒙的光晕之中。

   除了建邺城外游弋的虏骑相比往日明显减少外,虏兵沿破岗渎外河修筑的营垒之中,正有一队队步卒往西开拔,同时他也注意到鸠占鹊巢、进驻东山湖坞港的敌船规模也大幅减少,不知所踪。

   说白了,赤扈包括水师在内,于建邺附近的总兵力只有五万,登岸步骑仅有两万五千余众,稍大规模的兵力调整,不可能瞒过刘衍此等宿将的锐利眼神。

   “兴许是京襄出师甚速?”

   陪同刘衍登上城墙的王番,也极力辨看城外敌兵的部署。

   他也不知道徐怀已孤身赶到建邺,目前他能猜到的唯一可能就是徐怀亲领京襄援师,动作极其迅速,可能已经威胁到虏兵的侧翼,才会迫使南岸虏兵快速往西翼调动。

   虏兵南岸步骑总计就两万五千余众,原本就不足以对建邺城形成合围,随着两千骑兵以及五六千步甲调到草汊河以西,在建邺城外侧的兵马就更捉襟见肘,连严格的封锁都变得困难。

   “封锁大为减轻,应该派人出去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刘衍自言自语道。

   “杨相是那么谨慎的一个人,或许不会点头。”王番淡淡说道。

   ……………

   ……………

   “虽说目前推测极可能是靖胜侯率京襄援师东进甚速,直接牵扯到虏兵的部署,但我们不能在城中坐等,依旧极有必要立时派人

   出城,搞清楚虏兵具体的兵力调动及新的部署情况。我们不能完全被动的防御啊……”

   垂拱殿里,刘衍厉声说道。

   “城外虏兵是大为减少,但还有约三千虏骑在城外游荡,水路又彻底被封锁住,想派出斥候,谈何容易?”杨茂彦作为御使营及京畿四壁防御使,反驳道,“斥侯皆是军中精锐,武艺超凡,出城就九死一生,难有幸理,不要说损失三五十人了,哪怕是损失其中十人八人,对守城也是巨大的损失。等虏兵真正强攻时,要靠他们带领普通兵卒去守城墙的,怎么可能为了没有太大根据的猜测,就派他们去送死?臣以为还需观望两三日再说!”

   “从东西城门出兵列阵,将虏骑吸引过来,拉扯出空间来,斥候从南城墙缒绳而出,并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刘衍说道。

   “此时派兵出城门列阵?”杨茂彦严厉反驳道,“刘相岂知虏兵今日调动,不是故意示我以弱?你这么搞,不是正好中了他们的奸计?刘相想想看,之前汴梁城又是怎么丢失南薰门的?建邺守御事关大越最后之安危,陛下信任委臣守御四壁,没有万无一失之计,还请刘相休提。”

   “无论攻守,都不可能没有风险,都不可能有万无一失之计!”

   一直以来钱择瑞都避免与建继帝的潜邸旧系起争执,这一刻他也终于按捺不住站出来替刘衍说话,拱手朝杨茂彦说道,

   “

   将卒提着脑袋走上战场,哪里有什么万无一失之计啊?此时虏兵在京畿肆虐,倘若勤王援军也与杨相一样,都事事想着稳妥,想着万无一失再往建邺进发,杨相又要作如何之想?”

   “你是这狡辩!我只是说兵马出城列阵太凶险,”杨茂彦反驳钱择瑞说道,“派斥候之事,先观望两三天又有何不可?我也没有说一定不能派出斥候!我受陛下委任守御四壁,当然要用好每一个将卒。”

   “现在派斥候出城,也不一定能打探得到什么消息,万一白白损失军中健锐,太可惜了,”汪伯潜和事佬一般站出来劝慰大家,说道,“依我之见,何必急于一时,等上两三天有何不可?”

   钱择瑞听了这话,都禁不住额头青筋抽搐起来,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身居御营使、京畿四壁防御使的杨茂彦以及执掌军机的枢密使汪伯潜,竟是如此的愚蠢、顽固,军情如火,瞬息万变,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跟他们说什么万无一失、说什么不能急于一时?

   他都想不明白,陛下怎么会将重任委给这样的人?

   又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是一类?

   平时觉得陛下与先帝并无太大的区别,勤于朝政,心思缜密,但为何到了这关键之时,差距就这么大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