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告国民书-第2/3页





    也是在1880年,为了落实李明远提出的军国民教育,汉国财政部联合教育部,向本土各大中小学堂学生免费提供早餐牛奶,每名学生每天可以领取到200毫升的无菌牛奶和一份包括牛羊肉、馒头、米饭的优惠正餐。

    牛奶虽然不用由学生花费钱购买,不过在本土广袤的乡下、城郊地区,因为每个农民家庭普遍喂养两到五头不等的奶牛,家中具有充裕的自产牛奶资源,再加上少则几十只多则数千头的牛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本土农民家庭出身的学生们,会在家里吃完早餐后,再由父亲或者自己骑着马匹,赶往学校。

    十年发展规划中的铁道和公路建设工程只涉及到主要地区,广袤的乡下农业区,人口居住分散、面积广阔,以政府当前的财政实力,无法做到将公路修建到每个聚居点,所以,普遍距离学校五到七公里不等的各个移民定居点,学生年级大一些的,便自己骑着家里驯服的马匹赶路上学,年级小一点,或者由哥哥姐姐、父母带着去上学,或者由当地政府组织的志愿人员,赶着马车去到各个分散的家庭那里,把孩子接送到学校。

    牛奶搭配牛羊肉和面食、米食作为主食,相比以前更为丰富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增强了本土国民的体制,也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成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率。

    1880年之前,每个大型定居点每年都会出现几例新生儿夭折和孕妇难产的悲剧,但是随着医疗水平,尤其是汉国政府最为重视的儿科、产科技术水平的快步提高,新生儿夭折的事件以每年百分之七以上的比例降低,新定居点内婴幼儿的成活率迅速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四以上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活率的数值还在缓慢上升。

    拉普拉塔地区的春天依旧像往年一样风调雨顺,长安城郊的百姓们利用靠近兴安河(普里梅罗河)的地理优势,提前四天时间完成了春耕工作,聚居点外面,墨绿色的小麦抽出新芽,连接成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海洋。

    青砖红瓦、茂密的绿树挺立在道路两旁,青翠的蔬菜、清澈的水塘依次分布在一栋栋崭新的砖瓦房前。

    做着虽然辛苦、但是有盼头的农业工作,住着新建造的华洋结合的新式砖瓦房,即使大部分乡下百姓还是不明白到底啥是工业化和维新改革,可是体味着身边天翻地覆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对于汉国政府的好坏,他们心里十分清楚。

    家家户户客厅正央供奉着李明远的长生位,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在正式开始早餐之前,年轻的丈夫和妻子们,一般会领着年幼的孩子,恭恭敬敬的给牌位行礼鞠躬。

    虽然汉国政府不提倡设立长生位的迷信做法,可是乡下的农民们不这样看,他们认为李明远是天帝庇佑的人间帝王,是昊天上帝降下凡间的天子,南美华人百姓的安定生活是在李明远带领国家军队创立起来的,做人不能忘本,他们即使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也不能忘记李明远的恩情。

    华人农民们的思想依旧带有迷信封建的残余,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百姓的这种崇敬、爱戴的情绪下,李明远下达的诸多改革法令,即使在一般人看来难以理解,最终也得到了坚决的执行。

    君、民一体,汉国本土特有的国情,使得清廷派遣密探,往往在踏上南美本土的第一阶段,便被普通百姓们发觉、举报,或者干脆被青年农民们押送到当地政府交接。

    数百名忠心密探先后被汉国本土百姓和负责本土谍报工作的国家安全部抓获处置后,徒劳无果的清廷不得已中止了派遣密探的行动。

    汉国、清廷两方暗地交锋的范围,迅速由遍及南美汉国、美国、南洋,缩短至远东大陆一域,至于南洋、美国等地区,虽然留有少部分清廷密探,但是汉、美双方的情报战,清廷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途中经过数个改建中的城郊乡镇,看到拔地而起的青色砖瓦房代替传统的中式木屋,李明远的心情逐步平静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