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泰山崩于前



  朱元璋虽然十分好奇齐衡的对策是什么,又要如何帮助濠州城抵御元军的进攻。

  可看到齐衡脸上那从容的表情,还有云淡风轻的笑容时,原本焦躁的心情瞬间平静下来。

  齐衡此时的神态,让朱元璋瞬间想到了自己还是一个和尚时,与齐衡一同历险时的往事。

  那时候的齐衡,便是这副模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一脸的从容。

  有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

  看到齐衡这幅神态,朱元璋反倒不着急了。

  也不再过多询问,他对齐衡有十足的信心。

  转头,便继续看向了城外的战况。

  而那李善长和郭天叙则完全不相信齐衡有了什么守城的对策,在他们看来,齐衡如此神态和对答,不过是想要给自己拖延一些时间,有更多时间想办法,不至于在此时当面出丑罢了。

  不过,既然齐衡说了之后会有对策,他们也不急。

  他们并不认为一个才疏学浅的夸口之人,真的能想出什么好的守城良策。

  若真有才,此刻便能想到,又何至于等到晚上。

  随着城楼上的众人将目光开始聚焦于城外的战场上,那元廷的骑兵也完成了部署,绕到了此时义军阵型的后方。

  数千骑兵,驰骋千米,并且还维持着原本的队形,如此强大的冲击力以及如此快的速度,一旦冲入义军的阵营当中,必将整个义军的防守队形扯开一道长长的口子。

  使义军前后首尾无法相连。

  整体的战力也将削弱很多。

  除此外,骑兵冲撞的位置也必然是防守薄弱的位置,冲进去后造成的伤亡可想而知。

  当然,关键还是扰乱了义军整体的士气。

  造成义军内部混乱的场面。

  到时候元军的正面军队再来一次强行突进,整个义军将四分五散,失去指挥的能力。

  这便是一只强大骑兵队在战场上的作用。

  正如所有人猜测的那样,此时这支元军的骑兵,已经在统一的指挥下闯入了义军腹部的放手薄弱位置。

  站在城楼上看,这支骑兵便犹如外科手术刀一般,精准的寻找到了义军阵营的切入点,在他们的腹部位置狠狠刮开了一道口子。

  然后在义军的内部横冲直撞,肆意破坏。

  当义军内部的所有“器官”全部丧失了功效时,骑兵的任务便完成了。

  骑兵存在的本质目的并不是要杀多少人,而是一种古代战场上的战略武器。

  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可以绕到敌军腹部,切割敌军的薄弱地带。

  在偷袭和入侵战斗中,可以利用自身的机动力,在偌大的战场上与敌人周旋。

  速度,就是它们最有利的武器。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起到如今,历代帝王皆是北方雄主,无一例外。

  其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马匹!

  就好像此刻对面的元军可以随意的调集一只数千名士兵的骑兵。

  可此时的濠州城中,驴马加在一起也超不过百数。

  就在齐衡细细琢磨着这场战斗时,一旁的朱元璋突然叹了口气,道:“完了!”

  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元军骑兵在完成它们的任务后,整个义军内部已经一片混乱。

  军令无法流通执行。

  整个义军彻底沦为了一支各自为战的乱军。

  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知道拼命应对面前的敌人。

  军队一旦没有了指挥,丧失了自上而下的控制,离崩溃就只是顷刻之间了。

  元军后方山丘上的将领,在看到此时义军的状况后,立马对着身边的脱脱帖木儿说道:“中堂大人,战机已到,还请下令进攻!”

  脱脱帖木儿虽然是文臣,甚至贵为宰相,却也对战事非常熟络。

  在眼看到义军内部已经被己方的骑兵搞的四分五裂,哪里会放过这个战机。

  “前军听令,进攻!”

  随着脱脱帖木儿的军令下达,一阵阵的喊声传遍整个元军。

  当军令到达前军将军的手中时,他立刻从防守的姿态转变为了进攻。

  前军三万精兵,如巨兽初动一般,朝着义军阵营压了过去。

  三万精兵,对于如今的义军而言便如泰山压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