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金钗(求收藏求订阅)



  “晴儿,赶快换夜行衣,我们抓紧去一趟!”许萍儿抓一把湿漉漉的秀发,又急忙说到:“晴儿,快给我擦干头发!”

  “好的,这就来!”晴儿急忙撇开长剑,去找干燥的毛巾。

  许萍儿急得乱了阵脚,在房间内来回走动起来,突然她感觉屋内异常闷热,急忙推开窗户。

  黑夜袭来,她举头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心里祈祷着:“那个院子里的主人千万别发现了我的金钗!不然他就知道那事儿就是我干的了!那个金钗的长杆上刻写着我的名字。”

  月光如水,照亮大地如同白昼一般。

  宝缘斋的后院内,一间卧室里。

  趴在地上昏死过去的刘病已突然感觉肚腹里奔涌着一股气流。他马上睁开眼睛,艰难地爬起身来,扶着桌子、墙面和门扇跌跌撞撞朝外奔去。快步跑到苗圃前一张嘴呕吐出去。

  昨晚喝的酒全都被自己吐干净了。

  这一下,肚腹里总算是消停多了。

  良久,刘病已才挺起身子,舒缓了一下麻酥酥的双腿,迈步走进卧室。

  大大的圆月早已西斜,看样子应该是凌晨丑时的时间。

  刘病已来到屋内,关上门,坐在书桌前,怔怔地望着桌面上,透过窗棂照射进来的皎洁月光,忽然发觉自己昨晚没有照例读书,心中惭愧不已。

  心急火燎,顿时觉得燥热难耐,刘病已起身一把将窗户推开,让更多的月光照射进来。

  摸索着点燃灯盏,摊开竹简开始读书。

  六月份的论辩会将异常激烈,如何出人头地,还得靠勤奋读书。这是自己能够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在这个既没有科举又没有其他国考的年代,只能紧紧抓住这一次机会,一战成名。

  昨日他在长安东市的一家书简店铺内,淘到了一本奇书,。在这个年代算是禁书了。书简店铺东主见刘病已对店铺内的书籍并不感兴趣,便偷偷地出了高价,卖给了刘病已。

  刘病已爱不释手,用布袋裹了一层又一层,放在衣物箱子里。

  初读经书,刘病已喜欢先抄写数遍。通过一字一句地慢悠悠抄写,深刻领会字里行间的深意,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抄写也将一些比较生僻的字熟悉起来。

  刘病已边默读、理解,边默默抄书,不知不觉,天空中的圆月已经偏西。

  兴许是抄书有些久了,竟然有些累了。

  刘病已放下毛笔,手儿转着活动活动,还用另一手攥着这手的手腕揉一揉。

  刘病已此时的目光再瞟一下的全篇,觉得照这样的速度,起码还得七八天的光景,尚能读懂并背诵熟练。

  目光从竹简的末尾继续向右看去,在桌子上寻找着东西。

  以往,熬夜做编程的时候,会在右手旁放一叠花生米。饿了就吃上几粒儿。

  刘病已不爱吃烤干的花生米,吃多了,肠胃不好消化,嘴里还太干。

  生的花生米,不但有足够的油性,还能回味到小时候在家乡忙着从山地里收花生的场景。

  那时候,八月十五中秋节刚过不久,埋在土里的花生早就饱满结实了,人们就推着车子,扛着铁镢头,到地里收花生。

  找准一墩花生,一镢刨下去,再用手拽住高高的花生秧儿一扥,白花花的一墩花生就从碎土里露出来。

  望着满满当当又饱满的大花生,农民就乐得心里开花。

  抓住一颗花生用力扥下来。

  双手捏住花生皮的缝隙,用力一捏,“啪”地一声,花生壳破开,两粒浅红色的花生粒儿就躺在里面。

  抛进嘴里一嚼,清脆的鲜香气充盈嘴巴,直达胃部。

  有时,遇到多雨的秋季,花生地里仍旧涝着,人们便将铁镢头放在田间地头,挽起裤管儿,漟进地里,弯腰,双手抓住一棵花生秧,往上轻轻一提。

  一嘟噜雪白的花生就呈现在人们那眉开眼笑的面前。

  ……

  刘病已喜欢吃花生米,除了对口味,还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劳动的辛苦。

  这般想着,刘病已发现右侧的桌面上什么也没有。

  刘病已这才想到,花生这种食用广泛的坚果,进入中华大地的时间应该是在明朝。哥伦布发现美洲,花生等农作物这才被人重视,之后经由菲律宾普及南亚地区、南洋诸国,随后才传入中国。先是在沿海地区普及,随后传入中原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