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三日



  果然能当卖国贼的这心理素质就得过硬,尤其是如洪承畴这一类卖国贼当中的佼佼者,这无耻嘴脸当真是被刻画的入木三分,冯恺有十足的理由相信,没准这家伙自己自我麻醉之后都真觉得自己是无辜的。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九日,汝追随多尔衮率军十万大举南下攻明,多尔衮得知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之上,遂用汝之谋,以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

  清兵入关定鼎北京,顺治帝对汝十分器重,汝因奇策之功被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乃是满清首位汉人宰相。

  清兵追击李自成,汝屡屡献策,让满清威势日隆,大有歼灭李自成进而席卷天下,一统华夏之势,对于入关后的满清国所作之贡献可谓居功至伟。

  若非本王在成都厉兵秣马,用四年时间锤炼出武锐军这样一支奇兵,恐怕整个华夏都将成为建奴的囊中之物,而你对于建奴一统大业的功绩,这天下人想来也是有目共睹。

  就凭这些,亨九先生竟然也好意思自比周公,本王倒是想问问,你哪来的脸面说出此等无耻之言。

  只可恨崇祯皇帝这一辈子当真是将识人不明这四个字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多为国而死的忠贞之臣他视而不见,偏偏对你这个脑后生反骨的贰臣信任有加,你说他是不是眼瞎?”

  洪承畴冷笑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洪某一生行事但求无愧于心,既如此,便是天下人误解洪某又能如何?”

  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冯恺委实无语,瞬间便失了和这货继续扯淡的兴趣。

  洪承畴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死中求生的目的,很显然注定只会成为笑话一场。

  北京城连日阴霾被一扫而空,光统元年十二月初九,洪承畴被押赴刑场。

  凌迟!

  不要求割满三千多刀,但要求必须三日割死。

  第一日于菜市口行刑,北京城还远远没有恢复往日繁盛,但是在冯恺签署的移民令之后,大量山西人口被迁徙到了北京,这人气倒是有所恢复。

  这一日菜市口围观行刑的百姓高达数万之众,但是对洪承畴有刻骨之恨的北京百姓大多被满清掳掠去了关外,新迁徙过来的山西人对于这位国贼的感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

  不过冯恺在凌迟洪承畴之前还是狠狠刷了一波舆论,将大明朝是如何对待此人,将崇祯皇帝又是如何恩遇此贼,再然后此贼又是如何背主贪生,又是如何充当满清伐明急先锋的等等事迹给说了一个通透。

  百姓的情绪是最容易被调动的,他们获取消息的途径本身就少的可怜,如今有官方打前站,顿时掀起一股同仇敌忾的怒火狂潮。

  洪承畴在被押送刑场的途中就已经被愤怒的百姓用各种远程武器,诸如臭鸡蛋、粪球子一类物事给砸了个半死,这还是官兵用盾牌极力护卫的缘故,否则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块砸过来,洪承畴基本上也就不用上刑场了。

  第一日,洪承畴被割了八百三十七刀……

  每一片血肉一割下来就被抢食一空,吃人肉这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但是这个时候在万千百姓的眼里洪承畴已经不能算是人了,这就是一等的畜生,吃畜生肉和吃鸡鸭鱼肉有什么区别?

  没区别好吧……

  原本北京城里会凌迟这门手艺的刽子手同样也被满清掳去了关外,为了让洪承畴享受到被千刀万剐的极致服务,冯恺特意从南京调来一位已经封刀十余年的高手,这位高手尽管十几年没操刀,但这手艺却是一点没生疏,那肉片的薄如蝉翼,跟透明似的……

  更何况冯恺的要求委实不高,要是按照凌迟的标准,那当真是要全神贯注,一刻都不能分神,割重了一不小心能把人割死,而且凌迟讲究在三千六百多刀的最后一刀送被行刑之人咽气,能熟练拥有这份功力的当真是国宝一个级别的存在。

  于是洪承畴被割了一天,当天晚上还喝了一碗小米粥,显得精神还不错。

  第二日没有在菜市场,这让满京城第一天没吃到洪承畴肉的百姓多少有些遗憾,但是没办法,因为第二天行刑点在煤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