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精准判断



  洪承畴眉头紧锁,双拳紧握,他岂能不知道自己谏言会在大清国内部引起何等炸裂般的影响,估计现在这些王公把他生吞活剥的心都有了吧。

  但是没办法,自从他上了大清这条看似金光闪闪,实际上却是外强中干的破船,乃至被宗族除名之后,他就已经注定不存在还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王爷。”洪承畴坚定了一下信心道:“武锐军有两大并不致命的弱点可以利用。”

  多尔衮顿时来了精神,脸上泛起和煦的笑容道:“亨九先生不妨直言。”

  没有称呼洪承畴的官衔,而是以字号带之,多尔衮就是要向诸王公宣示一个信号,洪承畴虽是汉人,但一心为了大清,谁也不得为难于他。

  洪承畴正色道:“说到底,冯恺手上的兵力也仅仅只有十万罢了,微臣细细搜寻其在四川所作所为,发现此子整饬军队极有章法,时时刻刻都在宣扬军队乃是百姓保护之神的观念,川西地震,此子更是派遣大军积极抗震救灾,一时间赢得赞誉无数。

  很显然,冯贼是想要打造出一支全新的,不同于历代的军队,他想要在万民当中树立起一个成为军人乃是荣耀的象征,微臣说实话对此很是佩服。

  所以在微臣看来,武锐军之所以强,火器能占五成,剩下的五成则是来自于武锐军的军纪,这是一支纯粹的作战军队,没有掺杂一丝一毫别的东西在内……”

  多尔衮眉头越皱越紧,诸王公也纷纷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

  有对冯恺如此练兵的不以为然,自然也有对洪承畴本人的不以为然。

  前者是觉得冯恺纯粹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后者则完全是觉得洪承畴是汉人,所以咋说来着?

  其心必异!

  “如此练兵,效果诸位也看见了,但是最大的弊病就是靡费甚大,而且练兵时日太长,以至于冯恺蛰伏成都四年之久,又有蜀王府三百年财富支撑,最后也仅仅只练出十万兵马。

  当然,这并非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武锐军珠玉在前,那他如何去对待那些投降的原大明之军,诸如姜瓖、唐通乃至以后的那些明军。

  若是下狠手整饬,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让大明遍地再燃烽烟,若不整饬,那么武锐军之理念就成了一家之言,最后只会成为笑话。

  所以冯恺用不了多久就会陷入两难之境,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整练新军,等到训练出数十万如武锐这样的军队出来,那么足以将原先大明的那些个骄兵悍将彻底压制,为身家性命计也绝不敢轻举妄动。

  但……这需要至少三五年的时间,另外,大明幅员辽阔,冯恺想要让中原恢复元气,就必须把武锐军打散分驻各地征募锤炼新军,在这个大前提下,他绝无可能在关外把战线拉的太长,进而让关内局面失去绝对控制。

  故而微臣可以断言一件事,就是冯恺为何一反常态会舍一统而征大清,还有冯恺此番大举向关外出兵的战略意图到底为何!”

  多尔衮面色凝重,洪承畴后面这几句话算是说到他心坎上了,他这几日间冥思苦想的就是这个问题,而且得出的结论一直无法说服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局者迷的缘故,现在洪承畴既然这么笃定,他自然要洗耳恭听。

  “是因为冯恺知道大清国需要时间,也知道摄政王裹挟十几万关内工匠的真正用意,所以他不想给大清这个时间,他必须要在大清制造出足以抗衡武锐军的火器军之前,杀得大清元气大伤,狼狈而逃。

  至于关内,只要完成了这一战略任务,山河完全可以慢慢收拾,想来在冯恺的眼里大清国才是心腹大患,而关内诸如南京朝廷不过就是芥藓之疾罢了。

  但是武锐军最大的短板是骑兵力量不足,所以武锐军麾下一万骑军,这次出关的仅仅只有两三千,这已经能够说明一切问题。

  冯恺知道想要打败我大清问题不大,但是想要重创乃至围歼几乎没有半点可能,那么冯恺的用意就已经昭然若揭了。

  他就是要夺取盛京,把被我大清俘虏来关外的汉民解救出去,这是第一要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武锐军一定会穷追猛打,哪怕将我大清追击至天涯海角也在所不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