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九章 朕不争了



  潼关城。

  坐在简陋的所谓龙椅上的李自成目不转睛的盯着牛金星。

  牛金星将在西安和冯恺和徐鹏交谈所言以及在西安城内的所见所闻一字不漏,事无巨细的和他说了一遍。

  这时候李自成没有因为徐鹏一口一个流贼,满嘴的草寇而愤怒,而是如牛金星当初一样遍体彻寒。

  兵进潼关,旦日可破,这很显然不是冯恺在吓他,而是拥有飞天遁地本事的武锐军可以轻易做到的事,他倚仗为长城之靠的雄关天堑在冯恺的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最让李自成寒意袭身的还是那八万降兵,这些日子李自成一直都在想冯恺会如何去处置八万大顺降卒,想来想去除了诛杀之外,便是劳役,干最重最苦的活直到累死。

  然而没想到冯恺竟然愿意将八万身经百战的精锐降卒还给大顺,代价只是区区千万白银……

  银子是个好东西,但是在如今这乱世,再多的银子也不一定能买到海量的粮食,银子买不到东西,就是一堆废铁。

  也就是说如果冯恺要问他索要百万石军粮,他没准会肉疼,但是银子……小事罢了,大顺现在不差钱,就算差钱了,也可以继续去抢嘛。

  让李自成生惧的是人家冯恺压根没将这些精锐战卒放在眼里,似乎就是在告诉他李自成,若是不与他为敌,那这些精锐还能为大顺征战沙场,要是与武锐军为敌,那么西安能俘这些降卒,在这潼关也是一样!

  刘宗敏的脸色难看的如要滴血,刚才牛金星回报的那些话言犹在耳,尤其说到北京拷掠,失尽天下民心、士心,乃至天下人无不对大顺恨之入骨的时候更是气的须发皆张。

  他娘的追赃助饷是闯王同意的,他追的也是那些贪官污吏,是那些权贵豪绅,连崇祯自己都说了这些人都该杀,他拷这些人难道还有错了?

  难道不记得自己杀戮这些权贵脏官的时候百姓是如何弹冠相庆的了,至于抢掠百姓,他娘的和他有什么关系?

  那是闯王亲兵犯了眼红病,然后对寻常百姓下的手,也正是这些亲兵带头,导致大顺军彻底把北京城的百姓给祸害了一个遍,这黑锅也能算到他刘宗敏的头上,简直是岂有此理。

  除了刘宗敏外,脸色不好看的就是宋献策,原本宋献策一直都是鼓动闯王和冯恺联合的中坚人物,可现在……

  那句口号乃是他的得意之作,如今却被贬的一文不值,甚至还被扣了一个比刘宗敏还大的锅。

  什么叫大顺败亡就是缘于此口号,大顺之衰在吴三桂,在满清,如今更是在武锐军,是兵力不盛,难敌强敌所至,和他提出的口号有什么关系。

  至于赋税什么信用,他娘的待到闯王一统天下,再让百姓缴纳赋税,百姓谁敢不从,谁又敢有怨言?

  如今提出不过就是为了收拢人心罢了,何错之有,简直是不知所谓。

  李自成双目微凝,面上不动声色,这心里面早已经是翻江倒海。

  他在回顾自己这戎马倥偬的半生,说实话他真没想过造反,哪怕当初失去当驿卒的机会,他也只是想着当一个农夫,但这狗日的世道,越是老实人就越是没有活路。

  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无休无止的盘剥凌虐,不把人逼死就要把人逼疯,老实人只想老实的活着,可官府、士绅不给活路,那他娘的不反更待何时。

  于是他反了,这么多年,好些个名震天下的巨寇被朝廷活捉然后被凌迟,也有数不清的豪杰战死于沙场,他一步步走到今天,期间多少次险死还生,遭遇过多少次背叛?

  就连当初他倚为左膀右臂的高杰,最终都拐了他老婆邢氏跑了,现如今更是成为残明朝廷的大将。

  经历的多了也就习惯了,李自成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战死,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自己被捉住然后千刀万剐,更不清楚自己是不是会被手下出卖,成为晋升途上的投名状。

  但是他终究还是笑到了最后,潼关大败孙传庭,消灭了大明在腹地最后一支精锐官军,至于左良玉、刘泽清、黄得功这些,还没放在他李自成的眼里。

  夺取潼关,杀入山西,一路上山西守将、边军望风而降,除了在宁武关遭遇激烈抵抗外,大顺二十万大军几乎是无惊无险杀到了北京城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