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结盟



  李定国对于冯恺的话无比赞同,甚至于他对于局势的判断更加悲观。

  在李定国看来,十几年间席卷天下的农民军被官军几乎是追着打,也就是到了崇祯十五年之后情况才略有好转,也就是说论战斗力,农民军和官军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而清剿农民军的官军诸如左良玉、贺人龙之流虽然兵多将广,可实际上不过是兵匪罢了。

  大明真正的强兵在边疆,边疆强兵在各级将领的家丁或者亲军,比如吴三桂掌握的关宁铁骑。

  这十几年间边疆战事不断,边军更是在战斗中淬炼,早已经和承平时代的边军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即便如此又如何?

  守住宁锦防线,把老酋炸成重伤的袁崇焕在野战当中也不敢和清军争锋,黄台吉都杀到北京城下了,都不和敌军正面交锋乃至决一死战。

  或许也不是不敢,而是袁崇焕太清楚明军和清军之间的战力差距,知道一旦决战,或许明军赖以镇守辽东的边军精锐便会元气大伤。

  所以只能游战,只能倚仗坚固城防再寻找破敌良机。

  还有就是洪承畴,率十几万边军精锐,最终松山一战,土崩瓦解!

  也就是说论战斗力,清军远胜大明边军,而边军远胜内地平乱军,而平乱军的战斗力又比农民军更强!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其实根本不难理解。

  现在讨论吴三桂是单纯为了自保也好,还是卖祖求荣都已经没有意义,现在的问题是清兵入关了,如果清国真的打算窃夺华夏,那么对于天下而言或许面临的将会是天塌地陷般的灾祸!

  深吸一口气,李定国无比凝重道:“既然冯帅也意识到清兵入关的威胁,在下觉得,天下义军更应该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大敌,让华夏万民免受异族荼毒!”

  “这是自然,这天下谁主,咱还真不关心,但是满清肯定不行,武锐军就算拼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与满清势不两立,此乃民族大义!”

  李定国肃然起敬道:“冯帅有此家国之念,在下佩服之至!那么敢问冯帅下一步……”

  冯恺呵呵笑道:“其实在这乱世之中,拥有一支强军,护一方水土,冯某余愿足矣,即便日后江山一统,咱也是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心态,但是现在不行了,满清入关,汉人大难在即,身为汉家子民若是还想要偏安一隅,恐怕满清都不会答应,既如此,咱自会提兵出川和清军一决雌雄。”

  李定国大喜道:“武锐军,当世虎贲也,有冯帅出川,清军就算是虎狼,也必然是那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吹捧的话就无需多说了,咱们还是谈点实际的。”冯恺话风一转道:“大西王让李将军此来的用意是结盟灭亡明廷残余势力,但是咱不管怎么说,至少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川王,遵奉的也是光统帝的正统,因此联合伐明是不可能的,至少现在是不可能的。

  另外咱现在是川王,不是川西王,即便没有实际控制川西以外的四川地盘,可四川也名义上受咱保护的,现在大西王毫无顾忌挺近四川,四个多月间在川东,川南烧杀抢掠,以至生灵涂炭,良田化为焦土。

  咱倒是想问问,大西王想干啥,难道拥有湖南湖北加两广之地还不够,非得要染指四川,他!可曾将本帅放在眼里!”

  李定国无言以对,其实义父突入四川之时,他也劝告过,奈何义父麾下文臣武将根本不觉得武锐军是威胁,在他们看来,武锐军拥兵十万,可都是没上过战场没见过血的新兵,能有几分战斗力。

  就算有,又岂能和大西军老营精锐相提并论!

  这种言论在大西军阵营当中甚嚣尘上,甚至于他大哥张可望都信誓旦旦的说过给他两万雄兵就能平了武锐军夺取成都,杀了蜀王的话。

  义父虽然对他信任,可毕竟没有如他一样亲身感受过武锐军,再加上征战天下十四载,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所以……

  于是义父听从了建议,这建议就是派兵入川,先打下一两个州县试探一下冯恺的反应,如果冯恺出兵正好可以衡量一下武锐军的实力,如果冯恺继续当鹌鹑,那就是个屁,最多把川西留给冯恺,其余的按照定好的战略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