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翻脸



  “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刘之渤将半月刊狠狠砸在地上,脸上煞白如雪。

  全都傻了,所有被冯恺软禁在蜀王府的官员都傻了。

  他们虽然被冯恺软禁,但是冯恺并没有隔绝外面的消息,一些重大的事件,冯恺甚至还会故意透露给他们,比如福王和襄王的死。

  只不过自从半月刊出现之后,他们获取消息的途径也就随之而变。

  这一次刘之渤之所以会如此失态,完全是因为崇祯十五年六月时事半月刊下刊报道的一则消息。

  大明松山之战溃败,数万明军死于沙场,督师洪承畴兵败身亡!

  松锦之战持续了一年多,尽管洪承畴部被围困于松山,但是清军想要歼灭十几万明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在众官眼里,这最多只能算是战略对峙,甚至是洪承畴故意为之,目的就是想要寻找机会,一战击溃清军主力。

  现在你告诉我洪承畴兵败被杀?

  半月刊上为了证实这消息的真实性,甚至还配了一张图,图上画的乃是身穿皇袍,头戴皇冠的崇祯皇帝正在祭奠为国捐躯的洪承畴。

  这几乎就已经坐实了松山兵败,洪承畴殉国的铁打事实……

  但是现在被囚禁的众官尽管已经认命,可要是说就完全绝望了也不至于。

  在他们看来只要朝廷能够平定北疆,那么就能抽出手来收拾中原的乱贼,一旦乱匪被消灭,那么就该轮到冯恺和武锐军了。

  届时朝廷不管是发兵讨伐还是下旨招安,他们的囚禁生涯也该结束了,这场噩梦也该结束了……

  但是你现在告诉我大明十几万军队兵败于松山,告诉我大明的官兵死伤数万,差点全军覆没,告诉我杀得清军大败的洪督师兵败殉国?

  哪怕知道这则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但是众官没谁能相信,也没谁能接受。

  唯一有些幸灾乐祸的就是倒了血霉来传旨却被软禁的随堂太监陈大金……

  这家伙要是没被一直软禁,那么在场的官员没谁敢不给他面子,但是现在一软禁就是一两年,一个死太监谁会搭理。

  陈大金在这被软禁的日子里当真是度日如年呐,文官之间还相互帮助,可他不管是做饭还是洗衣服都得亲力亲为……

  另外就是对洪承畴,真要说起来崇祯对这大明的文官都不是太信任,尤其是发生袁崇焕五年平辽,结果却被建奴杀到京城脚底下的事之后,皇帝已经对只会嘴炮的文官失望透顶,然而洪承畴是个例外。

  因为洪承畴从来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

  解韩成之围,诛杀反贼王左桂,西澳大战大败贼军,总督五省军务,数次大破农民军,李自成、张献忠皆是其手下败将,尤其是击溃李自成的潼关伏击战,险些让李自成被生擒,最后仅仅跑掉十八骑……

  洪承畴成为蓟辽总督之后,全面主持对清廷的防务,几年间和清军鏖战,面对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大军,双方也是互有胜败,打的有声有色,一扫明军对阵清军的颓废士气。

  这样能文能武的方面统帅,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自然不奇怪,也正是因为洪承畴的辉煌战绩,所以他不仅被皇帝寄予厚望,也被成都众官寄予厚望。

  然而太监和文官天生就是死敌,陈大金也是太监,他自然看不爽文官,更不爽皇帝信任的洪承畴。

  现在洪承畴死了……哈哈,报应,活该!

  就是这么的快意恩仇,至于国事糜烂不糜烂,洪承畴死了对于辽东的局势会有什么影响,呵呵,管他屁事……

  几名官员在看评论,身体已经在不断的颤抖……

  这也是半月刊的一个特色了,就是每出一个大事件,都会出现评论,评论也分两种,一种是评上一期的大事件,还有就是编辑部的什么记者当期评,差不多相当于抛砖引玉。

  这些评价有的很中肯,历数洪承畴的功绩,也有的很激进,认为是洪承畴轻敌导致的松山之败,还有一篇则是在说松山之败,罪责不在洪承畴而是在崇祯!

  这篇帖子洋洋洒洒两千言,里面一直在阐述朝廷的决策失败和急功近利,认为若不是朝廷甚至干脆说是皇帝不那么激进,想要洪承畴快点解决掉北疆战事,从而指手画脚的话,洪承畴觉得不可能兵败于松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