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时事世事



  “乐正觉得冯贼此举是何用意?”

  姚宗皱眉道:“愚弟才疏学浅,见识浅陋,不过也能妄猜一二,在愚弟看来,冯逆此举多半是未雨绸缪,是想收拾民心。”

  马恒淡然一笑,微微点头。

  “如今礼乐崩坏,乱世已临,大明亡国之像已然彰显无疑,枭雄豪杰,跳梁小丑纷纷而出,都想着要染指大宝,然而群雄逐鹿,却未有如冯逆这般能隐忍者。”

  “确实。”马恒赞同道:“国之衰亡,魑魅魍魉遍地都是,只可叹国朝三百年天下,时至今日,似已无回天之力,罢了,我等士子妄谈国政无非是自寻烦恼,无益,无益,不谈也罢,说说这半月刊。”

  “这半月刊分为时事世事、趣闻杂谈和诗词文章,不过最有趣的还是小说连载……”

  马恒来了点兴趣问道:“马某还未及看,乐正好好说说。”

  姚宗呵呵道:“这时事说的是天下大事,比如洪承畴洪督师兵败辽东,比如李自成等叛逆如今的动向,有意思的是这些世事下面还有点评,分析成败得失,其中说辞不无见地,而世事则是各地发生的事,比如哪里遭了旱灾,哪里遭了水灾,咱们川西各地官府任职官员履历、秉性,就任之后的所作所为等等。”

  “冯逆了解的这么清楚?”马恒有些难以置信,而且这种事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公之于众?

  不能怪马恒想不通,其实稍微了解一些大势的人都清楚知道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造反的本质是什么?

  说的好听一点是为了反抗压迫,中肯一点是为了给自己找条活路,难听一些则是不顾天下大乱也要满足自己的野心,最终的目的就是紫禁城里的那张位子。

  土匪流寇什么的不说也罢,可只要是有雄心的,那一定会团结士绅,获取豪门大阀的支持,哪怕门阀早在五代十国就已经烟消云散了,可谁也不会忽视这样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毕竟打天下易坐江山难,没有利益阶层的支持,这皇位岂不就是无根之萍。

  什么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利益阶层而言就是扯淡,因为统治者终究还是要靠利益阶层去统治万民,而普通百姓只要能有活路,能有口饭吃饿不死,向来都是逆来顺受。

  统治者才不会去犯傻得罪普天之下的利益阶层,可冯恺弄的这月刊等于是把川西所有官员都曝光于万众目光之下,众官员岂能不深恨之?

  “据听说冯逆的武锐军中有一个拥兵数千之众的侦察营,这侦察营里的兵潜入到各个州府拥有合法的身份,平日里乔装成什么的都有,专门负责打听情报和搜集官员不法乃至豪绅的劣迹……”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市井之间都是这么说的,不算秘密……”

  马恒感觉自己和这世道有些脱节了,而且越来越难以理解。

  侦察营想必就是暗探,那么难道不该遮遮掩掩行事?

  光明正大的去打探各地官府和豪门大族的事?这也太扯了些。

  冯恺这么干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管那么多做甚。”姚宗微笑,端起杯盏敬道:“愚弟敬持之兄。”

  马恒心不在焉的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那被披露出来的贪官污吏还有恶迹昭著的豪绅,冯逆如何处断的?”

  姚宗摇了摇头道:“地方官乃朝廷任命,豪绅大族横行不法,也该由朝廷处断,冯逆一天没竖起叛旗,他拿什么借口处断?固然这川西州府皆处冯逆淫威之下,可冯逆只要想团结士绅,不想自己后方不稳,那他就必定妥协!”

  “后方?”马恒冷笑道:“什么时候川西成了冯逆的后方了?”

  “不争的事实罢了。”姚宗叹息道:“朝廷难道不知道冯逆挟持蜀王私编大军,朝廷知道,但是没有办法,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朝廷也担心逼反了冯逆,让这天下的形势更加糜烂。

  而冯逆夺了蜀王几百年财富在川西招兵买马,那西郊大营每日里呐喊声震天,可见练兵一日不曾停歇。

  论起兵势,武锐军比起李张之流的乌合之众估计不知道强了多少,然而冯逆却极懂隐忍,选择蛰伏于成都,以待天下时变,可笑朝廷担心冯逆举旗,不过是在饮鸩止渴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