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避责



  “诸位爱卿往日里一个个能言善辩,怎么现在不说话了?”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崇祯帝问的话题实在太敏感!

  皇帝问的是……要不要对成都用兵!

  谁都知道成都的问题,谁都知道武锐军肆意扩张,若是不早些料理了,只怕来日会有不恻之祸!

  但是不要忘了,武锐军名义上还是蜀王招募的兵马,尽管蜀王此举形同谋反,可蜀王自己也在折子里面说了,他招兵买马是因为流寇有向四川挺近的趋势,为了保证成都,保证蜀王府的安危,他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大家都知道蜀王这折子肯定是冯恺那逆贼逼迫蜀王所作,但是一直以来也只能捏鼻子认,否则就是逼蜀王竖起叛旗!

  大明如今应对流寇和外寇都已经力不从心,若是再来一个武锐军,那天下会乱成何等情形,委实难以想象。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众臣不愿意背责!

  崇祯皇帝多疑,还特别喜欢甩锅,出兵四川,如果逼反了蜀王,最后还没能剿灭武锐军,崇祯十有八九会把建议出兵的大臣宰了,然后把人头送给蜀王来推责!

  谁他么也不傻,谁愿意给皇帝当枪使……

  “说啊,都哑巴了!”崇祯目光直接落在首辅范复粹的脸上,怒道:“范爱卿,你是首辅,你来说!”

  范复粹只能硬起头皮出列道:“陛下,蜀王未反,若是起兵入川讨之……”

  “未反?”崇祯斥道:“武锐军炮轰内江王府,软禁四川三司众官,解散成都驻防军,收编入武锐军整饬,未得朝廷旨意,私自募兵多达十余万,这还叫未反,难道等到蜀王和武锐军杀到朕的眼前才叫反!”

  很明显,崇祯已经打算对四川动兵,但是他想要大臣替他说出来,如此一来,蜀王败功在皇帝,蜀王胜责在大臣!

  打的好一手如意算盘!

  只可惜满朝的大臣哪一个不是历经宦海的老狐狸,岂能被崇祯给骗了……

  范复粹很清楚知道这一点,更知道出兵攻打蜀王和不出兵都是错,最后有很大的概率,会把自己给陷进去……

  大明永乐帝设立内阁,一开始只是皇帝的私人幕僚机构,可永乐帝死了以后,内阁逐渐坐大,以至于内阁首辅就意味着人臣之巅,看看他那些前辈,什么解缙、杨士奇、李东阳、杨廷和、张居正……

  哪一个不是名垂千古的一代名臣,可崇祯朝的内阁首辅就是个悲剧,短短十三年,他已经是第十五任首辅,简直是亘古未有。

  面对崇祯帝犹如要杀人一般的目光,范复粹无奈道:“陛下,蜀王乃大明宗室,如今已露反向,朝廷当剿乃是必然,然而如今流寇未灭,杨督师剿贼不力,李自成势大难制,即便现在要出兵四川,又哪来的人马?除非调动边军!”

  边军!

  朝堂上众官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边军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镇守北疆,而北疆一直都是汉人王朝之大敌!

  如今蒙古草原上虽然没有诞生出一统的强大政权,但是科尔沁部、和硕部、建州女真所建立的清国……

  这些部族都拥有无比强悍的军事实力!

  若是抽调边军入川平了蜀王,北疆必然会被各部族找准机会进犯内地,届时恐有难言之祸!

  退一万步讲,就算各部族不会趁虚而入,大明可以放心的调动边军,可调兵的银子呢?

  大明国库早就穷的底掉,边军的银子一再拖欠,这时候镇守北疆或许还能相安无事,可要是让边军打仗还不给银子,那非得哗变不可!

  战略问题和财政问题双双掣肘,以至于内地流寇声势浩大,朝廷都没动过抽调边军平叛的念头。

  现在范复粹竟然要抽调边军!

  崇祯的脸色难看无比,他当然知道边军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调动,也知道范复粹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可这家伙竟然还这般建言,分明就是推诿!

  蜀王要是闹大了,真举旗谋反了,范复粹可以说他建言调动边军没被采纳,蜀王要是不动,他自然也是屁事没有。

  现在崇祯越看满朝的大臣越是心累,他是君王拥有大义,可要是谈政治智慧,在这群已经成了精的官僚面前终究还是太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