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生番波西部



  为了征伐朝鲜做准备,皇太极决心先下朝鲜义州,再学丁毅挖坑,守住义州。

  同时迁蒙古人数万放牧义州。

  原历史上皇太极把察哈尔部降服后,放在大明辽西的义州放牧,用来抵挡明军。

  这次他为了攻打朝鲜,同时对皮岛铁山一线的丁毅部,形成压制,决定迁三万蒙古察哈尔部驻守朝鲜义州。

  因为他已经知道丁毅在金州以西又筑新城,加上白云城,北沟城后。

  旅顺和复州方向都被该死的丁老鼠围的和铁壁铜墙一般。

  如果能拿下义州,以后就等于在丁毅的家门口钉下钉子,将来随时可以攻打皮岛。

  五月初,皇太极到火器局。

  看到袁田正在教人打铳。

  “自生铳进展如何?”皇太极和气的问道。

  他身边聚集着大量的大清工匠们。

  “钢远远不够。”袁田一本正经:“明人造的自生铳,通体用钢材打造,铳管要求特别高,我们做了很多铳管,都不合格,而且点火成功率,是最大的问题。”

  袁田说完,皇太极脸色已经有点不好。

  他身边还站着孔有德,孔有德不动声色,心想,丁毅那王八蛋造铳,会用全钢?啥铳啊?家里有矿啊?敢这么造?果然阴险。

  皇太极便又问王天相,金世昌,还有孔有德带过来的葡萄牙人。

  王天相和金世昌虽然都造炮的,但同样有发言权。

  两人表示,丁毅的铳管很难打造,据袁田说是钻出来的,他们正在设计钻床,但没看到过机器,实在没处着手。

  而且铳管用了全钢,非常耗铁。

  这些年大清从晋商手上,得到了大量的铁料,用来造炮,但几乎不造铳。

  眼下突然要造铳,而且是要用全钢材,就意味着他们的铁料需求,最少要增加五倍。

  “这么多?”皇太极瞪着眼睛,一脸不可思议。

  “有些好钢,需要几炼之后,才能得到,加要消耗,五倍已经算是少的了,如果大面积造铳,需求的铁料,更多。”

  皇太极脸色不好看,这些和晋商交易,优先是粮食,然后才是军用物资。

  但铁料一是重,二是难运,所以大清到最近几年才开始造炮。

  现在造炮都勉强够,还要造铳,更需要五倍的量,这就难为晋商们了。

  但再难,他们也要克服,不然怎么和丁毅那混帐打?

  “苏钢不行吗?直接从明国购买苏钢。”孔有德这时道。

  袁田也不看他,嚷嚷道:“苏钢还要练,明人的钢不是苏钢。”

  “嗯。”金世昌和王天相都点头。

  而且晋商买苏钢,就比较远了,更麻烦,容易出事。

  买铁料的话,山西附近就产很多。

  “除了铁料外,还有什么问题?”皇太极又问。

  大伙都看向葡萄牙人,几个葡萄牙人道:“点火问题。”

  “明人这点火成功率太低,只有三四成。”

  原来丁毅这把簧轮枪,是特制的,后面没弹簧,和原来明国的自生铳模式相似,用牛筋加其他东西拉动,力量小,撞击力不够。

  点火率很低,而且点火成功后,射程短,威力低。

  皇太极也点头,明人在战场上,用的还是点火的,只有骑兵才用不点火的,可见点火的成功率太低。

  “还有这短铳,零件太多,需要用到大量的工匠,咱们的炮可能就要慢下来了。”王天相苦着脸。

  簧轮枪零件精巧,数量又多,连丁毅那边都要想出模具来制造,牺牲质量,使的簧轮枪打几枪就要换。

  这边全靠手工,又没有丁毅那边的流水线方式,全部都是需要一个工匠打一柄铳的所有零件,又慢又难。

  虽然满清很重视工匠,但不重视工匠的培养,大部份都是工人,真正能制炮的工匠,也只有王天相、金世相等,和几个葡萄牙人,加起来不会超过五十人。

  能制铳的则更少。

  因为这边的工匠都想保住自己的地位,不会轻易把匠艺教给别人。

  所以到了现在,丁毅的工匠比满清多几十倍,都不能大批量制造簧轮枪,更何况他们。

  “你们先研究着,新鸟铳做出来没有?”

  皇太极接着看了他们做出来的新鸟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