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船分两路



  知道丁毅最重工匠,阮思青和阮文燕一路过去,尽量到各海岸城市去找,用重金收买,在南京,福建等地,都寻求造船工匠,但大部份人不想离家背井,必竟沿海城市没有战乱,都过的很好。

  最后随船回来的,共十一人,加家属有二十人左右。

  其中有铁木匠三人,会造玻璃的工匠三人,会修船的工匠五人。

  但这五人当年都是修理工,不是很会造。

  总体来说,阮思青这趟出去,不是很成功,但也不算失败。

  丁毅当即就让建设司配合匠作局,赶紧在旅顺东边,往皮岛方向,建船厂。

  工匠虽少,船厂也要新建起来,以后皮岛运来的大木,可往旅顺运,不再往猪岛去了。

  猪岛那现在存了差不多一万根大木,等干燥后,可用来造大船。

  而旅顺这边的新木,用来造小船,主要是培养船匠的能力和技艺,这种小船造出来也用不了多久,纯属点技能用的。

  丁毅问:“有找到厉害的造船工匠没?”

  “有,南京有,听说祖上是造郑和宝船的。”阮思青道:“他们世代为匠籍,眼下为南京工部负责造船的匠头,家境不错,不肯来这里。”

  “他和他兄弟都是南京工部的匠头,手下还有十几个徒弟,小日子红火的很,不肯来。”

  有就行,丁毅忘了教阮思青了,这世上没有谈不成的交易。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只要是人,就能谈价。

  如果谈不拢,那只是你付出的代价,不足以打动对方而已。

  看来,还是要我出去一趟。

  这次阮思青回来后,丁毅让他好好休息了一番。

  大概到十一月底,寒冬到来之前,南关口的炮台已经修建了两个,各项防御措施也加强了很多。

  丁毅思索之后,想着上次写给皇太极的信,估计短时间后金不会打过来,决定再度出海,这次,他们要兵分两路。

  临行前,他让阮文龙依然处理旅顺内所有大小民务事务,包括建设,后勤等。

  赵大山,徐威负责兵士训练,备战,张经负责骑兵训练,眼下他的骑兵已经扩建到一千骑。

  若有后金来袭,全军由赵大山统领,张经,毛信,徐威等为副。

  赵大山智商在诸将中最高,也最喜欢学习丁毅,虽然一直在情报司,但丁毅相信他能指挥好。

  而且他平时自己指挥,基本也就战前说一下打法和防守手段,具体打起来,仍然是各司各局自己打,下面的将领都完成的很好。

  这是丁毅煅练下属独自领兵能力的方式。

  他统筹全局,打仗让他们自己打。

  首先是要守住南关口,必竟丁毅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实在守不住,就退往旅顺。

  眼下丁毅这点兵马,守旅顺绝对没问题的。

  另外在冬季来临前,再收皮岛辽民一万,用来为南关口赶工。

  今年的首要任务是弄好南关口的防御,连囤田也可以先慢下来。

  必竟南关口守住,他可以增加好几万亩良田,一旦守不住,失去战略纵深不说,还要失去大量的良田。

  吩附完后,丁毅带战艘四艘,商船十艘,共十四艘船,与阮思青,阮文燕,佛朗,安尼,向怀来,前往登州。

  到登州后,阮思青与佛朗,安尼三人,带战艘三艘,商船七艘,然后带着丁毅的四十万多银子再次南下。

  此次沿路继续在松江,南京,浙江等地收购生丝,绸棉,并卖掉皮岛收来的毛皮,珍珠,人参等物

  沿路每经过一个城镇都要收寻各种工匠等艺人。

  然后去台湾,收购砂糖,福建收购闽铁,接着回来,除了铁自用外,其余东西,卖到日本,然后尽可能从日本带工匠回来。

  这趟要去的地方很多,又要买又要卖,还要去台湾,再去日本,丁毅估计来回要半年左右。

  特别台湾那边,丁毅和荷兰海军上校皮鲁特上次交易成功,又娶了平户蕃主之女濑香,给对方留下极好的印象,还约定了以后的交易。

  阮思青上次和丁毅一起去日本,也认识了他,可以打开台湾的商路,进购荷兰人的砂糖与鹿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