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国家立场就是我的立场



这也是很多房地产商的通病,眼睛都盯着赚钱,却忘了风险。

好在,方既明是“局外人”,看得很透彻。

在方既明看来,做一个“良心”的房地产商,比赚钱更重要。其实,只要握有几个景华城,现金流就会源源不断的。因为随着景华城的不断建造,以后说不定商铺单价去到好几万一平方,这是很多老板都担负不起的价格,只能通过租凭。那么租凭的话,就有很多钱赚了。

更别说,管理一个商铺也是能赚钱的,比如说水电收费、保洁收费、安保收费等等,都是一点小钱。但是,做好了物业品牌,就能更好地服务商铺,这也间接提高了景华城的竞争力。

不管怎么说吧,不作恶,才是方既明的宗旨。

至于谷歌说的,谁信?

“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你冷漠的表情/会让我伤心/六月的雨/就是无情的你/伴随着点点滴滴/痛击我心里/哦~我不忍心/也不想背叛你/唯有默默等你/回心转意……”

方既明兑现了承诺,在舞台上唱了第二首歌。

现场的气氛,比演唱会都不差什么了,到处都是方既明的粉丝尖叫声。

方既明也是感慨,到底是乡亲父老啊,就是捧场。

不过呢,热情也太过了,他退场的时候,差点被粉丝们挤得往后退。

要不是从地下停车场的另一个出口出去,方既明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出去了。

不过呢,这也让方既明明白了一件事,他的影响力确实不小了,他现在更要爱惜羽毛,同时要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商业活动倒是其次了,因为即便这次方既明不出面,景华城的销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这是因为景华城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是旁边就是景华置业开发的小区,再加上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如果顺利的话,很快就会辐射周边,形成一个“新城”。很多城市都是这么发展的,聪明的金华人应该也明白。

因为在这时候,你嫌弃近郊偏僻,以后就会发现自己都买不起近郊。

现在的近郊,以后说不定就是新的市中心了。

毕竟中国发展太快了,日新月异的。很多人可能没这种体会,但方既明是经历过的,他再明白不过了。

“现在有钱就买房的人,真是聪明。”

方既明自言自语了一句。

旁边的秘书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呢?”

“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工资水平是会提升的,但城市的框架是有限的,再加上物以稀为贵,你说呢?”方既明随口胡说了一下。其实,方既明很明白房子的价格是如何起来的,无非是上有正策。当然,也有全球的因素。

不过怎么说都好,买房就对了。

秘书笑道:“那我赶紧也买一套。”

“宜早不宜迟的事。”方既明很支持这种想法。在价值低洼的年份不买,以后任何一年都是要后悔的。

“那方董,你为什么不买?”秘书奇怪了。

方既明想了想,说道:“我也买了一点,已经够住了。再说了,我买房的收益,要很久才能见到,还得卖出去才行。我要是有这笔钱,还不如拿去投资呢。一百个投资里,只要有两三个成的,那我也赚到了。”

“方董,你的意思是,普通人的财富增值最好方式是买房?”秘书似乎若有所悟。

方既明想了想,说道:“不能说增值,应该说保值。因为从货币贬值方面算的话,买房子增值幅度和货币贬值的速率是能稍稍对冲的。”

秘书恍然大悟,说道:“那你为什么不告诉其他人?”

“好言难劝人。”方既明笑了笑,说道:“我说的话,别人也不会信。再说了,我家是卖房的,你叫别人怎么信我?还有一个,我怕跟上面的正策立场不一样,这就很严重了。国家的立场,就是我的立场。不管言行,我都是如此。再说了,我是坚持刚需买房的,不是刚需就别来凑热闹了。”

秘书沉吟了一会,只能是打心底佩服方既明。

“方董,如果别人要你鼓吹呢?”秘书试探性地问道。

其实,类似的问话,日常里方既明和秘书都会有。

方既明也很直截了当地说道:“除非我脑子进水了,不然的话,别想从我这里套出什么话去。”

这个是方既明一直坚持的,他不会鼓吹什么,因为他知道,但凡是鼓吹的,屁股都是坐到某一边的。即便他父母做房地产,方既明也是要他们别迈太大步子,别贪大贪赚多钱,因为往往一个贪字,会引起资金链断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