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失去十年



  第1116章失去十年

  陈大磊说道:“好,要拿下来,知道吗?”

  梁钦源叹了口气,国内市场都没占领呢,就想着国外市场……这样的老板,跟得心累啊!

  不过一想到自己的年薪,梁钦源啥脾气都没有了。

  要知道,梁钦源现在的年薪已经过千万了。

  别说是国内少有,放在世界上都少有。

  哪怕是对比方既明,梁钦源都遥遥领先——方既明在自家的公司,也就是象征性地拿几百万年薪而已,有时候还会倒贴进去,帮助公司发展。

  有这样的年薪,梁钦源能忍得住陈大磊的各种指责、各种支使。

  顺带说一句,陈大磊的年薪比梁钦源还多一千多万!在方大集团厘米,属于独一档的存在。

  而此时的方大集团,每年的净利润才几亿,这里面已经扣去了将近一个亿的高管工资。可想而知,这钱到底去哪里了。别说方大没研发,它还是有科研队伍的,人数还过千了。但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科研队伍连惠能这个组装、电池生产厂商都比不上,这实在说不过去。别说惠能了,方大集团的研发队伍,连鸿康科技集团这样的代工企业都比不过!

  鸿康科技集团的科研还是很厉害的,人家在流水线机器的设计、研发方面全球独一档。

  而方大集团呢?啥都没有。

  在电脑方面的专利,看似不少,实则都是一些擦边的专利。什么机箱设计、风扇设计……不吹牛逼的说,这些换任何一个初创公司都能做。但方大呢,那可是在八十年代就成立的老牌企业了!

  这样的科研成果,笑死人。

  不过这也跟方大集团的战略选择有关。

  当年的陈大磊,为了多赚钱,摒弃了投入巨大的研发路线,走上了靠销售、靠发展渠道、靠整合供应链、靠组装的路线。至于坚持研发路线的关楠教授,则被陈大磊扫地出门,而且连股份都没拿到,更别说离职赔偿。

  现在的方大集团还有点优势,因为名气在。

  那会的方大电脑,妥妥是“国货之光”。要知道,九十年代就生产出第一台“自主”电脑,给国人“争光”了!于是,自那时候起,方大的品牌形象刻入了大部分国人的心中,成了国货的代表。

  所以,吃着这股红利,方大电脑在今天依旧有不错的销量。

  然鹅,这红利是会消退的。

  所以陈大磊的想法很简单,他要制造一个更大的新闻,提振国人的信心!

  这年头的中国人,都觉得世界五百强企业是庞然大物。但陈大磊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然后对外宣称收购了IBM,打一打擦边球。很多国人肯定不明所以的,莫名会觉得方大集团很厉害,连世界五百强都收购了。

  于是方大集团一下子就能把高大上的形象立起来,再配上低价低配的电脑,消费者愿意买账,好家伙,这是做了一个绝妙的广告啊!

  还别说,跟方大集团很像的某想品牌真的做到了,不仅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还收购了手机师祖摩托罗拉。一时间,某想风头无二。然鹅结局很喜感,至少在国内,摩托罗拉已无声量,某想的手机,早已不在主流手机厂商之列。

  陈大磊这人很有魄力,他要做的事,很少有不成功的。

  于是,很快的方大跟IBM的谈判继续了。

  消息也传出来,两方洽谈甚欢,已经几近达成协议,就等签署了。

  毕竟是跨大洋收购,所以传递消息的速度慢了一些。估计要等到12月份才有确切签约的消息,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足够刺激市场了。

  “听说了吗,方大集团要收购IBM了!”

  “IBM?那不是世界五百强吗?”

  “什么时候方大集团这么厉害了?”

  “我还记得我第一台电脑就是IBM的,足足花了两万多块钱啊!九十年代的两万多块钱!”

  “有钱人啊,九十年代就舍得买两万多块钱的电脑!”

  “IBM不应该啊,也没听说过有啥传闻它要破产啥的,怎么方大集团就能收购它呢?”

  ……

  这些是线下、民间的谈论,都为方大集团感到震惊。

  当然了,很大一部分谈论也间接为方大集团做了广告,方大电脑的销量蹭蹭蹭地往上涨,瞬间出现一个销售的小高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