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3【道不同】



  最新网址:冯晓刚列举的这些位,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王搠就不用多说了,八零、九零年代,内地风头最盛的作家;苏潼、海啱、刘震雲稍差一些,那也是文坛的佼佼者。

  苏潼的,曾被张义谋改编为;海啱的、、等,也都名噪一时;刘震雲的、、等等,也都曾被改编为影视剧。

  郑晓龍更是内地电视界不可忽视的大佬,创造过多个第一。比如第一部长篇电视剧,第一部室内长篇剧,第一部电视系列剧,第一部全程在国外拍摄的电视剧……

  另外他的代表作还包括、、、,等等等等。可以说是内地娱乐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不过项南知道,冯晓刚现在就是在拉大旗作虎皮。这些人他或许认识,打过交道,但绝对不可能是铁磁。

  因为他现在就是一个剧组碎催,而那些人无不比他地位高得多。而且那些人,多是大院子弟出身,眼睛向来都是长头顶上的,又怎么会跟他称兄道弟,无非跟项南一样,拿他当个乐罢了。

  ……

  “他们都是我发小,从小一块长起来的。”冯晓刚腆着脸说道,他其实也算半个大院子弟。

  当年他爸爸也是军人,早先在西交党校大院住。后来父母离婚之后,他就和母亲搬去了西城区的胡同。

  所以正经来说,他其实是胡同长大的孩子,但是天生对大院有向往。

  毕竟在那时候,大院子弟无论生活条件,政治地位,精神面貌,还是未来前途,都比胡同的孩子好。

  比如六零、七零年代当兵是最时髦的事。大院子弟想当兵,基本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胡同子弟想当兵,就很困难了。

  程建军、韩春明中学毕业后,都想要当兵,但名额早被抢光了,最后只能下乡。

  项南没拆穿冯晓刚的谎言,不过对于跟王搠、海啱、马未督、郑晓龍等人做朋友,他也没什么太大兴趣。

  因为,那些人多是大院子弟出身,相同的出身,相同的见识,相同的思想,早已把他们绑成一块儿,是一个利益集团。

  项南如果是苏潼、刘震雲那样的年轻作家,没什么背景,没什么靠山,事业刚刚才起步,投靠过去,也算有个大树好乘凉。

  但关键项南自己就是大树,而且影响力比王搠、海啱、马未督、郑晓龍只大不小。所以他要过去,绝不能当小弟,而只能当老大,关键人家也不乐意呀。

  因此,他们最多当盟友,甚至当对手也有可能,就是绝对做不了朋友。

  “算了,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相与谋。我跟他们就不见了,以后有合作的机会再说。”项南摆摆手笑道。

  听他这么说,冯晓刚也只得点点头。

  ……

  剧组回京之后,项南没有急着和朱霖联系,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最值得出手的时机。

  就在等待时机的过程中,二月份正式杀青,预计在暑假正式播出。这对项南来说,也算是好事一件。毕竟这部电视剧,当初是由他主笔编剧的。

  一月末,项南将翻译完成,交由兰登书屋出版发行。

  兰登书屋在审阅过后,没有发现问题,而且认为这本书很有想象力,文笔也很有趣,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于是就先印制了一万册,尝试发行。

  项南也因此获得了近十万美元稿酬,主要是来自于英文版的的稿酬。至于版税,只有可怜的一万美元而已。

  消息传出去之后,让不少人窃喜不已。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项南从七六年到现在,火了差不多十年,一直都是高高在上,谁看着能不眼红。

  现在他终于马失前蹄,自然有人高兴,有人窃喜。

  “印一万册,才能赚多少钱。早知道,还不如拿那一百万的好。”

  “还以为他能傲视美利坚,结果才印了一万册而已,也就是个新人作者水平。”

  “我早说过他不行的。连國都没出过,知道外國人喜欢什么?完全是闭门造车么。”

  有些人纷纷酸道,都是些吃不着葡萄就说酸的主儿。

  项南对此倒并不在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相信只要是好书,就不可能被忽视。

  就像几十年后的站,多达上百万册。但谁的好看,谁的不好看,根本瞒不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