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留校任教】



  值得一提的是,从七八年上大学到如今,项南搞过的对象,加在一起,没有一个营,也有三个连了。

  对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项南的地位就像四十年后的顶流一样,别提多受捧了。也因此,他泡妞儿几乎没有失手过。

  相比起来,春明就惨多了。

  他跟苏萌虽然考入同一所大学,但苏萌跟他的关系,却并不算密切。

  一来,春明虽然考上了大学,但是却不讲究穿戴,整天穿得都是破衣烂衫。而且虽然满腹才华,言谈举止却总有点轻浮。

  而苏萌却是个极好虚荣的人,看到他这样邋里邋遢,吊儿郎当的样子,就不是很高兴。再加上她的舍友们,也笑话春明虽然是燕京人儿,穿得还不是她们外省人体面。

  因此苏萌对他就有了意见,跟春明也提过几次。但春明这么穿习惯了,还真不好打扮,因此让苏萌对他意见越来越大,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了。

  二来,春明学得是考古学,而苏萌学得是教育学。在当时,还不兴古董热,因此考古学并不受重视。

  春明还经常陪老师,到野外进行文物普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比农民还接地气。苏萌自然也有意见。

  因此一来二去的,两人又闹僵了。

  得知此事,项南没有再劝。

  反正,这也是他们两人的缘法,爱咋咋地,跟他没太大关系。

  ……

  八零年、八一年,一直到八二年,项南主要都是搞创作。

  小说方面,、、、、、等优秀作品,一部接一部。

  话剧方面,也有、、等多部作品。

  他如此高产,让评论界都惊呼不已。

  而且,项南的写作题材也非常全面,从最开始的知青题材,到反特题材、历史题材、探案题材、军旅题材、传记题材,几乎是每一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因此评论界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称他是当代中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也因此,八一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项南所写得的就名列其中,跟魏巍的,姚雪垠的,古华的等齐名。

  由他创作的,也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可以说,在文坛上,项南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

  也因此,八二年,项南大学毕业时,无数家单位向他递来了橄榄枝。名头一个个都大得吓人。最让项南震惊的是,还有好几家国字号的。

  不过,项南经过考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留校。

  一来,官场水太深,而且束缚也太多。对他来说,自由自在的生活更好一些。二来,留校当老师,工作轻松,地位清贵。进可以进入政坛,退可以辞职下海,选择也更多一些。

  就像里的高育良,由汉东大学政法系主任,到主政一方,也不过是一步之遥而已。

  ……

  项南选择留在北大任教,让不少人都跌碎眼镜。

  因为照他的名气,只要从政,起码都是科长起步,两年升副处,三年生正处。有生之年,升到高官,都是大有可能的事。

  但是她却选择留校任教,真的很让人想不通。

  程保国、冯爱红都劝他改主意。

  “儿子,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这工作选了,以后就改不了了。”程保国劝道,“当个教书匠,哪里比得上当官舒服?”

  “是啊,儿子,别错打了主意。”冯爱红也劝道,“当老师有什么权力呀,不过就管几十个孩子。还是当官好啊,起码能主政一方。”

  项南摆摆手,“爸、妈,当官权力大,但责任也大。我虽然有名气,被很多人喜欢。但是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多少人都巴不得我倒霉呢。

  我学得是文学,不是政治,论心眼儿,哪是那帮人的对手。一个不小心,我就可能身败名裂。但当老师就不同了,轻松、自在、而且想说什么说什么,他们都得给我几分面子。

  就像明朝的东林党,看似不做官,其实比官员的权力还大。”

  程保国、冯爱红听他这么说,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儿子现在光芒四射,名气太大,放到哪儿都惹人注目。但其实当官,需要的是韬光养晦,和光同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