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5【树立典型】



  “建军,你脑子糊涂了,这么好的工作你不去?你疯了是不是?”程保国生气地问道。

  冯爱红也很不理解儿子的脑回路。这么好的工作,居然说推就推了,简直糊涂!

  项南却是微微一笑,摆摆手道,“爸、妈,你们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他之所以拒绝杂志,一来他并不觉得杂志编辑是什么好工作。

  他现在当宣传科副科长,属于公鸡头上长肉块,大小是个官。厂领导器重,底下人追捧,日子过得很自在。

  相比起来,以他这年纪、学历,去杂志社当编辑,肯定一大帮人不服。到时候,一个个的摆老资格,项南懒得受闲气。

  二来,明年下半年,高考就开始了。对项南来说,无论是宣传科副科长,还是杂志社编辑,都不过是暂时的工作。

  等他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名声更响,地位更高,肯定还有更好的工作安排。所以,他丝毫不稀罕杂志编辑这一职位。

  因此,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在未来的多半年里,还是义利食品厂更合乎他的要求。

  ……

  “儿子,明年要恢复高考,你听谁说的?”程保国疑惑的道。

  “我是听杨华健说得。”项南笑道,“他爸是领导,已经收到风声。”

  程保国点点头,知道杨华健是干部子弟,提前听到风声也不奇怪。

  “好,如果是这样的,那你不去也好。”程保国点头道。相比去当编辑,显然还是考大学更好。

  大学毕业,分配就当官儿。比没什么实权,只有清名的编辑,要实惠得多了。

  冯爱红也赞成儿子的决定,“不过儿子,这件事别告诉别人,一定要保密啊。不然大家都去高考,你可就危险了。”

  “放心吧,我不会的。”项南点点头笑道。

  ……

  杂志随后回函,说尊重项南的决定,不再调他去做编辑。

  而项南宁愿扎根生产第一线,拒绝杂志编辑的事,很快就被媒体报道出来,并被树为典型,大力颂扬。

  因为现在社会风气非常不好。很多人找工作挑肥拣瘦,像一些好工作,比如供销社、少年宫、食品厂等岗位是人人争抢。而一些差工作,比如搬运工、清洁工、掏粪工等,却是人人嫌弃。

  在这种情况下,项南甘心扎根生产第一线,拒绝去杂志当编辑,实在是太伟大了,正迎合了宣传的需要。

  也因此,、、等多份报纸,一起报道项南的事迹,把他塑造成了回城知青的典型。

  如此一来,项南何止是红,简直是红到发紫。

  也因此,不只街道领导到他家来走访,厂领导、区领导、市领导,乃至程保国单位的领导都来走访,表扬鼓励、嘘寒问暖。

  程家也因此大出风头,蓬荜生辉,远近闻名。

  而程保国、冯爱红也都因此受益。

  程保国在机关原本就当个小科长,之后就升到了副处长。妈妈冯爱红原本在居委会工作,之后就被调到了街道办妇联工作。

  这可就比居委会强多了。因为居委会是自治机构,都不发工资的,最多给点福利。但街道办是乡镇级别的行政机构,正经的公务员。待遇差得不是一轻半点。

  他们之所以收益,皆因为项南给力,在领导面前,说了他们不少好话。

  说自己之所以愿意扎根基层,都是老爸、老妈平常教导得好,常常告诫自己、……所以自己受他的影响,立志为人民服务云云。

  他把程保国、冯爱红夸得跟朵花似的,刷了那么多层金粉,自然就让他俩光彩熠熠,受到重用。

  ……

  项南随后也被义利食品厂升为宣传科科长,之前的科长贾卫国调任车间副主任。

  另外,七七年,义利食品厂分配住房。

  项南也分到了一套单元房。一室一厅,四十多平米。羡慕死了大家伙儿。

  要知道,七零年代,燕京城人口多达八百余万人。而当时,海淀、朝阳、丰台等都还未发展起来,二环以里才是城区。

  现在,燕京市区人口不过一千五百万,但居住面积,相比七零年代,却扩大了五倍有余。

  由此可见,七零年代,燕京人口的密度有多大。四世同堂,一家好几口,挤在两间屋里,都不算稀罕。就像里那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