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曳落河重骑出场-第2/3页



  “余中郎……余中郎!”

  随着数道刀气扫过,劈飞了余阶面前十余名鲜卑军,一道人影落到了余阶面前,余阶一看却是五军校尉颜树德,只见他又是一刀劈死一名登上崖顶的鲜卑士兵后,慌忙对余阶说道:“余中郎,您没事吧?敌军来势汹汹,您还是退到后面一些吧。”

  “大丈夫何患一死!”

  余阶也一剑斩杀一名登陆的鲜卑士兵,语气中略带不耐之色的回道。作为宋朝文人,重文轻武之风,已经在他们的印象中根深蒂固。所以大部分的文人对武者都比较轻视、抵触。这与个人的品性、能力无关,单纯的是一种思想上的禁锢。

  对于余阶的态度,颜树德只是悻悻退开了一些。作为宋朝的武将,他同样对文人的这种不屑习以为常了。

  “石中郎、余中郎、曹中郎。狄将军有令,放开道路,让鲜卑军上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后方飞奔而来数名狄青的亲卫骑兵,向石宝、余阶、曹友闻几人说道。

  “关云长和安禄山总算准备完毕?”石宝气喘吁吁的向亲卫兵询问道。而那名亲卫兵见石宝有疑问,非常客气的给予了回答。

  “是的,安将军的铁骑和关将军校刀手都已经就位,将对方放上来我军在进行近身缠斗,鲜卑军的箭雨就没办法发挥作用了。”

  “其他地方也都如此?”余阶皱眉问道。

  “那倒不是,狄将军说中部是鲜卑军进攻最凶猛的地方,所以才不得不暂避锋芒,其他地方依旧在崖边防守。以免鲜卑军登陆后,四散而开,导致我军无法在第一时间歼灭他们。”

  听到亲卫的回答,余阶与曹友闻等人,这才放下心来。开始组织麾下部队有序的撤退。

  恒军撤离,中部鲜卑士兵开始陆陆续续的登上高涯。虽然他们不知道恒军撤退的原因是什么。但还是一边庆幸着自己的平安,一边占据中路高涯,接应后面登陆的鲜卑士兵。

  ……

  “大王,敌军人马目前已聚集八千余人,领军将领是几位鲜卑千夫长。”

  中路高涯后方10公里处,林凡傲然而立,征鲜卑大都督狄青与文渊阁大学士李泌分立左右。

  一旁的刘慧娘目露金光,直视前方,对着林凡汇报道。

  刘慧娘乃是《荡寇志》中的梵炁雷府驱雷掣电照胆追魔纠察廉访典者先天电母秀元君,小时候被一个老尼姑领到深山古洞里学习兵法战阵、奇门遁甲、太乙六壬之术等奇术,不仅是一名7阶谋士,还是大师级木匠。更会千里眼、顺风耳这两项高级法术。被称之为女诸葛。

  原先恒国没有战事的时候,林凡将她暂时安置到了弓弩司中,协助弓弩司郎中马和。如今鲜卑王庭大举入侵,考虑到千里眼与顺风耳对作战的利处,林凡授予刘慧娘学士之职,也带在了自己的身边。

  “能否听见他们在说什么?”林凡开口问道。

  “能!他们准备再等一会,聚集了一万人马,就攻击我军左部,协助崖下的鲜卑军登崖。”刘慧娘当即回答道。

  “大王,眼下敌军已经足够了。让安将军和关中郎出动吧!”一旁的狄青开口说道。

  “行,让安禄山携五千曳落河重骑出击,关羽领本部一万校刀手跟进!”

  林凡目光如炬的看着前方同意了狄青的决定。这五千曳落河重骑乃是安禄山的本部人马,开元郡唐国时,便已经开始组建,在徐国内正式成型,与安禄山折转数个国家,虽然士兵几乎都换了一遍,甚至两遍。但重装甲胄都保留了下来。

  同时这五千曳落河重骑也成了落河军团的象征。林凡想要真正的扩建曳落河重骑,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情。

  轰隆隆的五千曳落河重骑兵,在建忠将军安禄山与落河军团二军中郎将安守忠的率领下,犹如箭头一般直插刚刚登上山崖,还在收拢阵型的鲜卑军!

  战马奔腾,铁骑轰鸣雷动,发出惊人的呼啸,像旋风一样席卷而来。一转眼,就如飓风呼啸,将一切践踏摧毁,端的是人仰马翻,好不强悍!

  而跟在曳落河后面推进的校刀手,虽然没有曳落河摧枯拉朽的冲击力,但在关羽的武圣特性加持下,平均不过六阶实力的校刀手,借着唯心斩击的效果,直接一刀一个,轻而易举地收割了大批被冲散阵型的鲜卑精锐性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