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御书房议政(二合一)-第2/3页



  “说的好,继续!”

  林凡点了点头,对李泌的分析给予了肯定。

  “如耶律丞相所言一般,我们可以一方面钳制金国发展,一方面对红袄军将领示好,将来红袄军兵败,恒国必是他们的首个选择!”

  “单凭红袄军,恐怕如今已经无法对金国造成威胁了。”

  林凡叹了口气:“现如今,金国除了接壤恒国、月国外,只与辽国、越国靠近,而辽国刚刚历经夏国的攻打,越国正受到东瀛王国的威胁。显然他们都不可能有攻打金国的想法。”

  “大王漏掉了一个新国!”

  “新国?如果是新国,那倒是有这个能力和野心,不过现在,他们正在进攻滇池郡,我们拿什么说服新国,掉头攻打金国呢?”

  “微臣对新国国主也有一些了解,王莽此人虽有才能,但却好高骛远、喜欢被人推崇。如果大王愿意自降身份,遣使者以臣子的身份拜见他,并表示依附。那么王莽绝对愿意对金国用兵,来打通新国与恒国的通道。

  王莽暴政,国中早已怨声载道,这一次兴兵攻打滇池郡,又转向攻打金国,必会加剧国内动荡。如此,新国和金国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对我们产生威胁,甚至金国还有被覆灭的可能!”

  听着李泌滔滔不绝的话语,林凡这一次却摇了摇头,如李泌所言一般,林凡根本不惧王莽,但他怕刘秀啊!相比于刘秀,林凡更情愿自己的敌人是金国!

  “李爱卿的计划倒是不错,不过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从长计议,暂时先给杨安儿输送10万单位的粮食与2000套次品甲胄吧……这运输人选,耶律爱卿可有合适的人,可以推荐?”

  “大王,产业司郎中贾似道机敏过人、能言善辩,此次联络这些反金义军,臣以为他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恩!能得丞相如此青睐,自有他的能力,既如此,便由贾郎中去金华郡一趟吧……金华郡那边事情也差不多了,丞相先把辩才和善才两人召回来吧,金王现在心中肯定恨透了他们了。”

  如当初完颜守绪猜测的一般,耶律留哥的起义,其实也是耶律楚材指使两兄弟干的。金国内乱,耶律三兄弟是最大的主谋。

  “杨安儿那边,正是有微臣的两位兄长在后方为他们出谋划策,主持后勤,这才助红袄军勉强维持住了局势,如果此时就让他们撤离,恐会动摇军心,于战事不利……还是在等等吧。”

  耶律楚材听林凡要将自己的两个兄长召会,心中自是喜悦,不过出于对目前局势的发展,以及不明白林凡话中是否含有其他寓意。所以耶律楚材在停顿片刻后,还是否定了林凡的提议。

  只是耶律楚材的停顿,已经让林凡明白,这可能并不是耶律楚材的真实想法,所以林凡还是坚持道:

  “好了,就按本王的意思,将他们召回吧。如今我恒国百废待兴,官吏严重不足。他们回来后,本王另外有要事需要交付他们!至于协助红袄军一事,让贾郎中留下接手他们的二人事宜,辅助红袄军即可。如此就不会出大问题了。”

  “喏,微臣稍后就修书一封,让贾郎中带去交给兄长他们。”

  见耶律楚材赞同,林凡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白鹿洞书院那边不是让你和左郎中一起负责的么,曾点先生是否愿意出任白鹿洞书院院长一职?”

  曾点,儒门七十二贤之一,曾参之父。其人对后代教育之严堪称第一,据载,有一次,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曾参。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据载:“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以上史实被当地人总结、后形成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

  也就是在曾点的教育下,曾参成了孔门“宗圣”,连孙子曾申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由此可见,曾点的教育能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