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千年前的拼音-第2/3页





  “而咱们的普通话,才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

  “可想而知,这宋朝的发音是多么的可怕和厉害!”

  “那就是说,这是宋版书?”

  林小沐注意到了华点!

  没错,这是宋版书!

  宋朝的古籍善本,从来都是此类之中的绝对珍品!

  因为存世难,加上印刷难度高,所以宋版书本身存世就非常少。

  而被大家所欢迎的原因,少是其中之一,制作精良是其中之二,因为宋版书是雕版印刷,所以每一版都是仔细核对,校勘精良,字画如写,兼并文物与文献价值。

  也就是林凡所说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从南宋开始,流传下来的宋版书就真的非常少,加上各种战乱,存世的宋版书,目前为止也就内地,宝岛以及东瀛三个地方的藏书机构之中有大量储存。

  林凡记得,自己穿越之前,有专业机构不完全统计过,为什么是不完全呢,因为民间太多了,这玩意儿没法儿绝对统计。

  宋版书在全世界的储存,内地大概是3000种,宝岛是500种,东瀛是600种左右,欧美也有个30种,加起来4000种左右。

  而在林凡穿越之前,整整六年,是从未出现过宋版书,出现在拍卖会上的,太稀少了!

  眼前这一版,林凡仔细的看过,这是后来修订的版本,简单的说,这不是《大宋重修广韵》,而是叫“钜宋广韵”。

  隋朝陆法言,连同颜之推、魏渊、庐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刘臻、薛道衡等人一起,一共收录了录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编撰成书《切韵》,至此之后,唐天宝十三年,孙愐进一步修订,成《唐韵》五卷。

谷匸  到了北宋初年,官修《新定雍熙广韵》已经有了一百卷,随后祥符元年的《大宋重修广韵》已收录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

  可惜的是,《新定雍熙广韵》只记载在《玉海·艺文》等史书中,没有传本留世。

  而《大宋重修广韵》五卷即为景德四年崇文院上御《切韵》更名而来,目前传世留存在东瀛,这是着实让人可惜。

  “这《钜宋广韵》啊,其实并非是只有一部,而是两部!”

  林凡轻轻抚摸手中的书籍,那麻沙纸的独特手感,真的让林凡沉醉!

  “两部?”

  不仅仅是林小沐,连郑胜也都愣住了!

  “是啊,两部,一部呢,是黄三八郎本!”

  “东瀛人?”

  林小沐皱眉,一个东瀛人,弄切韵?

  这就和一个老外教中文一样,瞎胡闹嘛!

  “黄三八郎可不是一个东瀛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南宋时期的书坊,刻印过《钜宋广韵》5卷,《韩非子》20卷!”

  “他们雕刻的书籍,非常清晰,而且字迹工整,有大家之风!”

  林凡直接说道,但是手中这一本不是!

  “而这一部呢,是刘仕隆宅刊本!”

  “刘仕隆?”

  “嗯,刘仕隆,不过刘仕隆无从考据,因为真的不知道这人是谁!”

  “但是呢,宋朝时候,姓刘的,在麻沙、崇化从事刻书业者,还是能找到根据的!”

  “根据清光绪六年活字本《刘氏忠贤传》卷一《开国公翱传》里说,刘翱,于唐昭宗乾宁三年(896)镇守建州,领散骑常侍……”

  “这刘翱事迹颇多,就不想细说了,说说后代!”

  刘翱卜居麻沙,号西族北派,生四子:曰晓、曰暐、曰晔、曰(日喿),分为元、亨、利、贞四房!

  “到了宋朝,从事雕刻印刷的,就是元、利两房!”

  刘氏刻书始于北宋,至南宋开始兴盛,刘麟、刘仲吉、刘将仕、刘通判、刘叔刚、刘日新等!

  “这书中,明确的说了,麻沙镇南刘仕隆!”

  “可以肯定,他一定就是刘翱的后代!”

  “我们学校里有一本《皇朝文鉴》,其中开篇的《进书表》里,就有一行‘麻沙刘将仕宅刊行’的字样,可以肯定,是同宗之人,甚至可能是父子关系!”

  “这一本,我是知道有过,但是从未见过,没想到你能给我弄来,五卷都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