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四十一)



  平阳府义胜军叛乱,引发了一场又一场血腥悲剧。悲剧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宋人认为这些燕云汉人该杀,因为他们政治立场不坚定,具有摇摆性,见谁强大就依附于谁,极易发生叛变投敌行为。而燕云汉人则认为,依附于宋朝是一个错误,因为宋人一直猜忌他们,排斥他们,根本就没把他们看成自己人。

  宋人与燕云汉人之间的相互仇视与残杀,最受益的是金人。

  宋钦宗与朝中大臣们,对于此时河东路发生的义胜军叛乱,以及诸州县屠杀投附人之事,当然并不知情。即使他们知情,又能怎样呢?也照样无能为力。他们现在最关心的并不是河东局势,他们认为眼前最要紧最迫切的,仍然是如何赶快凑齐金银,打发金人赶紧撤军,让他们远离东京。数万金兵屯集在京城外,让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日夜心神不宁,寝食难安。可是,如此庞大数额的金银,到哪里去凑齐呢?宋钦宗已经想了不少办法,也采取了不少措施,然而缺口仍然很大,宋钦宗对此感到很头疼。

  正月二十日,中书侍郎王孝迪向宋钦宗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欲将在京官吏军民之金银,全都收集起来,以满足议和所需,则必须在城内通衢张榜公告,规定期限,令他们全都拿出来交公,期满不交者,斩之。奴婢与亲属以及其他人,能揭发报告藏匿行为的,以半赏之。”

  宋钦宗采纳了王孝迪的建议。宋钦宗觉得这也是无奈之举,除此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于是,宋钦宗正式下诏书,令中书侍郎王孝迪立即组建一个临时机构,专门负责收簇金银。诏曰:“金国犒军,金三百万两,银三千万两,锦帛、牛马、駞骡其数浩瀚,虽竭神御、乘舆、宫禁、王府主第、宫观寺院、内外百官士庶人等,金及三十余万,银及一千二百余万,又送以服御、犀玉、腰带、真珠、宝器、女乐、珍禽、香药、茶、锦绮酒果之类,并以祖宗以来宝藏珠玉等物准折,缘数万金银未敷,不肯退军。已差中书侍郎王孝迪,再行收簇,布告中外,咸体兹意。”

  王孝迪于是派人在城内通衢到处张榜公告,榜曰:“专领收簇大金国犒军金银所:面奉圣旨,大金国兵马围京城,其势甚急,朝廷为宗社生灵遣使议和,须籍金银币帛,以结盟好。金国要金三百万两,银三千万两,今来所敛金银,上自宗庙、宫禁、乘舆、服饰之物,尽行刬刷,止得金三十馀万两,银一千二百馀万两。尽数津致前去,大金为见其数未足,复遣使臣谕意,难为退军,兼恐兵众犒赏不均,必致怨怒,却来攻城,男子尽杀,妇人驱虏,屋宇焚烧,金银钱物,竭底将去。今来计无所出,遂将前后黄榜并行拘收,别出榜文,训谕朝廷迫切之意。

  仰自今月二十一日为始,一应执政、侍从官、宗室、外戚,将在家所有金银,尽数赴逐库送纳外,其余士庶诸色人,并仰于两日内,罄所有金银,立便送官。如有藏匿寄付送纳不尽之数,限满,并许诸色人告论,虽于许相容隐之人,亦许陈告,并以所告之数三分之一充赏。告及金万两、银十万两,除告赏外,仍与成忠郎;金一千两,银一万两,除赏外,与承信郎。如亲邻知情不告,告而不尽,并与同罪,籍没家财;诬告不实,以其罪罪之。

  今来所降指挥,事出急切,若因金银不足,和议不成,遂致家族不保,虽有财宝,何所用之!仰士庶体认朝廷忧民忧国之意,疾速前来送纳,俟事定日,等第推恩;如敢故违者,并行编配,所有金银绫绢免纳,州南赴左藏库,州北赴元丰库,州东茶场,州西榷货务交受。”

  榜书很快便引来无数京城人围观。当人们读到“金银不足,则必致怨怒,却来攻城,男子尽杀,妇人驱虏,屋宇焚烧,金银钱物竭底将去”,又说“家族不保,虽有财宝何所用之”,人们无不“扼腕唾骂”。人们纷纷议论说,男子杀尽,女人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这王中书所说真是一派胡言,人们讽刺王孝迪为“四尽中书”,可以与李邺的“六如给事”相媲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