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当街拦驾-第3/4页



  回到公主府后,总觉得这件事不简单,不希望公主离开的人很多,比如侯东。可李慢侯不相信侯东敢做这种事,一些富商大贾也不希望公主离开,很多商人跟侯东是利益相关的,他们在扬州能赚钱的基础,就是别人认为扬州是安全的,愿意留在扬州,哪怕扬州本身并不安全,那也不重要。

  到底是谁做的?

  李慢侯不太相信,一群老头老太太,没人组织的情况下,能够自发的行动起来,阻拦公主的车驾,也不相信消息能那么快传遍全城,大街小巷的人群都拥挤过来。怎么看都像有预谋的组织!

  扬州知州晏孝广很快就来请罪,扬州地面上发生的任何事故,他都要负责。

  这件事会是这个知州做的吗?老百姓不愿意公主走,当官的却巴不得走吧,公主留在扬州,知州就不是最大号的,做事情难免缩手缩脚,而且一旦公主出现三长两短,知州跟着吃挂落,公主没事他也没什么功劳,他应该是最希望公主早日离开的人。

  李慢侯现在看谁都像幕后黑手,要求晏孝广严查,公主却表示算了,不要追究。

  也可能真的就是几个老人的自发行为,结果引起了群体性情绪爆发,至于消息,从来没有隐瞒过,因为赵构派来了庞大的仪仗队,目的就是要声势浩大的将公主迎到江南,好为他岌岌可危的虚弱皇权增添一点根基,毕竟柔福公主不是一个普通的公主,而是建炎皇帝的亲妹妹。

  被堵回公主府后,杨沂中十分恼火,这是一件唾手可得的功劳,在没有比这更轻松又易取的大功。李慢侯当初将两个公主从汴京保护南下到湖州,赵楷登基后,给了他一个武功大夫的官职,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武官品阶。刘正彦剿灭丁进叛乱,也就封了这个官。岳飞打赢了牛头山大捷,同样封的这个官。

  杨沂中是张俊的部下,这次救驾的功劳他当然不能跟张俊争,难得皇帝恩宠,赏了迎接公主这样一个美差,却没想到被老百姓给拦截了,他怎能不恼火。

  杨沂中不知道,他以后注定官运亨通。因为王渊过去是西军统领,一家独大,唯有一个刘光世能稍微抗衡,但王渊是有真本事的,刘光世基本上是一个空架子,手底下大大小小一堆军阀,都借着他的名头,可实际上没人肯真给他卖命。王渊不一样,王渊既有真本事,又有硬实力,赵构既要依靠,又得防备。

  现在王渊死了,又轮到刘光世一家独大,刘光世有自己的核心力量,王德和丽琼这两个很能打的将领,都是刘光世的部将,他们算是刘党。张俊和韩世忠以前是王渊提拔的,韩世忠是以勇猛善战闻名,可实力不足,被金军打爆后,收拢溃兵也只聚集了八千人,但王德、丽琼手下都有上万的兵力。关键是韩世忠资历浅,在被王渊提拔之前,一直都只是小军官。

  张俊手下兵力众多,却不够精锐,而且资历高,因此很适合接过王渊的旗帜,用来制衡刘光世。作为张俊的手下,皇帝肯定会培养杨沂中,让他成为韩世忠那样,足以对抗王德、丽琼这样的猛将的武官。也是分张俊的权势。只是此时杨沂中猜不到赵构的心思,到手的功劳跑了,他很沮丧。

  更让杨沂中沮丧的是,很快公主就打定主意,决意不走了。并给皇帝写了奏疏,让杨沂中带回去。他这趟白走了,不但无功,弄不好还有过。但杨沂中能怎么办,公主不走,他又不能强抢,不但不能强抢,皇帝还交代,公主出行,一定不能失了礼数。

  这意思就是要张扬,就是要大张旗鼓,让江南百姓都看看,他赵构又救了一个宋室的公主,三个皇帝陷落敌手,不是他赵构的责任,但能解救出一个个公主,却是他赵构的功劳。一个强势的皇帝,当然不需要耍弄这些小手段,可赵构一点都不强势,他如今威望丧尽,仓惶南逃早就引起大量官员的不满。

  赵构连吴越当地的土著都要尽心拉拢,之前让在杭州做过知州的叶梦得做宰相是这样的考量,之后改杭州为临安府也是这样的考量,因为临安是吴越王的老家,公开表示这是感念吴越国王钱鏐纳土归宋,才用钱缪的祖籍地临安县的名字来命名杭州。钱缪投降宋朝,这已经是赵匡胤开国时期的事情了,尽管还有一些吴越子弟怀念此事,但有多少是真心的?赵构连这样微弱的声音都要考虑在内,他自然不可能不在公主身上做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