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 公主南渡-第3/3页



  站在瓜州古渡口,遥望长江,感慨万千。这样重要的渡口,竟然都无人防守。李慢侯手里如果有富余的兵力,一定死守这里。而江对岸的渡口水寨,京口瓜洲一水间。李慢侯不仅仅是来看风景的,他顺便观察地形,上回从开封南渡,已经经过过一次这里,那一次就画了许多瓜州的景色,许多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以后也不会看到,盛世的瓜州,永远留在了李慢侯的画中。

  这一次画的,没有写实的城市风景屋宇楼阁,也没有千帆竟过的繁盛,没有“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悠远诗情,只有冰冷的地形地势,水位深浅,看了岸边的水痕线,又跟当地人请教了一番,知道这里春季涨水,大船也能驶进来。

  很快折返,到了杨子桥又停了下来,依然是绘制精确的地图。李慢侯是特意学过专业制图,因为他的探宝活动,需要对大航海时代的海图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借助自制的工具,绘制出相当精确的地形图。

  杨子桥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如果有兵,这里也必须驻守。如果他手里兵力充足,他会在这里驻兵三千,甚至瓜州都不用守,敌人攻打这里,守不住的情况下,再退往瓜州。

  杨子桥在唐朝时候,还是长江渡口,叫扬子津,扬州是当时仅次于西安洛阳的大城市,扬子津作为南来北往扬州的必经之地,也十分繁华,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许多大诗人在这里作诗,杨万里一个人就做过两首《过杨子桥》。

  那时候的瓜州,还只是长江中的一片沙洲。到了中唐之后,河道淤积导致瓜州跟河岸连接起来,扬子津也就变成了杨子桥,成为一个集镇。因为漕运、航运都要经过这里,集镇依然比较繁荣。只可惜现在已经残破,被洗劫一空后,还放火焚烧,留下满目疮痍。

  回城的路上,李慢侯一直在思考守瓜州、杨子桥的问题,却总是无法找到合理的答案。因为这次面对的对手,跟手里的本钱两相对比,实在是难以求全。金军现在是全骑兵的高机动游牧式军队,不依赖补给,靠劫掠维持。即便守住要地,即便守在扬州,他们也敢大胆的绕过扬州攻掠瓜州,守要道这种步兵时代的战争思路,有些不合时宜。

  没有一只足以跟金军匹敌的骑兵,似乎永远都解不开这个死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