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非人的虐待-第3/4页



  白面老者点头,刚才那鲛人摘去脑袋上奇怪的帽子,接着露出一个人头,确实让他一瞬间产生这就是一个人的强烈错觉。但想想,蔡京也不敢拿这事哄骗他。毕竟蔡京还想通过他重新得到皇帝的放心,给皇帝弄一个家伙,是嫌死的不够快吗!

  接着白面老者还是摇摇头:“还是不成。我看这畜生野性未除,胡言乱语,你我听了倒不打紧。万一触怒了圣上,怕是得不偿失。”

  蔡京也点头认同。他眼前的处境十分微妙,这次下野真是栽了一个大跟头。不但一些老对头弹劾他,连他的大儿子蔡攸也上书指正,让他很难翻身。对此蔡京十分沮丧,他知道儿子蔡攸跟他反目,主要原因是蔡家内部矛盾,他专宠幼子,让长子不满。

  不过蔡京很清楚,他之所以被罢官,也不是因为这些弹劾,而是皇帝不在宠爱他了,就好像他不宠爱蔡攸一样。其实几年前皇帝就越来越不喜欢他,宣和二年(1120年)的时候,皇帝就让他辞官退休。但他一直不甘于退出官场,通过支持朱勔在江南大肆搜刮奇珍异宝,终于再次获得皇帝的欢心,于宣和六年(1124年),再度掌权为相。

  这已经是蔡京第四次掌权了,可惜他老眼昏花不能办事,政事都由小儿子蔡眦处理。结果引起长子蔡攸和其他政敌合谋,才导致这次下野。

  下野后,蔡京一直没有闲着,试图东山再起。他做了许多工作,搜刮了许多名贵字画,奇珍异宝进献皇帝,但都还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

  不过事情已经有了一些转机,还是因为北方的战事,谁也没想到刚刚灭掉辽国的金国人竟然立刻南下进攻大宋,目前战事很不顺利,朝臣恐慌,毫无主意,这是蔡京的机会。因为蔡京正是靠着跟辽国的外交能力起家的,皇帝也派人咨询过他的意见。

  蔡京觉得他起复在即,只是还缺少一点契机。这几日就一直忙着跟自己的党羽商谈,回府后才得知手下抓回了一个鲛人。就邀请好友童贯一同参观,目的是希望通过童贯,将鲛人进献给皇帝,换取龙颜大悦,自己再次掌权。

  可惜的是,那鲛人胡言乱语,竟说什么大宋危在旦夕,他蔡京危在旦夕,说他不要紧,万一在皇帝面前说了这些话,可大大不妙,要知道皇帝这些天为这些事情烦透了心,再听这些不吉之语,不是给皇帝添堵吗。

  想到这里,蔡京道:“老朽定严加管训。还要仰仗王爷多多关照。”

  童贯道:“你我何须说这些。你抓来那畜生若果真是鲛人,倒也不难验。传闻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鲛人进献皇上,不知这鲛珠本王能否有幸把玩呢?”

  说完告辞离去。

  李慢侯已经再次回到了关押自己的小房子,重新套上了脚镣、手铐和项圈,接着还挨了一顿毒打。打是打在身上,疼倒是不疼。但是失望之情,比之前更盛。

  连蔡京这样的大官都无法沟通,他还能跟谁去沟通呢,蔡京虽然是奸臣,可不容置疑的是他的文采,有文采的人当然不会是低智商的人,撇开忠奸不论,蔡京绝对是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聪明人,他都无法沟通,还有谁能跟自己沟通呢?

  希望近在眼前被打碎后的失落如坠深渊。

  打碎了希望之后,却未必完全绝望,李慢侯反倒更坚决了。因为沟通的希望虽然破碎,可逃生的希望却出现了转机。

  因为今天突然被带出去在水池里游了一圈后,李慢侯想到了一个机会。他认为今天之所以被带出去,原因无非是蔡京这样的权贵,看热闹罢了。他就像一只猴子,给权贵表演。既然有了第一次,未必没有第二次,第三次。多给他几次出去的机会,他一定能发现出去的水道,然后从水路潜水出去,逃离这座牢笼。虽然逃出去后将无法直接得到官方的支持,或许会更辛苦才能找到回去的路,但却是目前状态下最好的选择。

  想是想的很好,李慢侯觉得似乎他每一次按照自己的逻辑采取行动后,总会带来他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船上长试图跟蔡伯和朱提辖沟通,结果他们想割自己舌头,又想杀他,刚才试图跟蔡京沟通,结果很快又带来了后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