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奇货可居-第2/3页



  “喔!”赵平点头,似乎明白了一些含义。

  就在这时,屋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赵平立马起身去了屋外,屋外正零星飘起雪花,地上有薄薄的一层雪花,赵平见一青衣小厮咯吱窝里夹着一个黄色纸包。

  小厮道:“你可是诵哥儿?”

  “不,赵大哥在屋内。”

  那青衣小厮站在屋外,立马将黄色纸包拿给赵平,“这是我家主人的一番心意,交给诵哥儿的。”

  那青衣小厮立马转身离开,赵平只觉手中纸包有些轻巧,他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又有些好奇,然后回身去往屋内。

  赵诵从赵平手中接过纸包,取出一看,那是一块圆形的茶饼,才知道是苏婉送给他的龙团凤饼。

  赵平也凑过眼看,却见到这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目光愕然。

  他听父辈说起过,宫人镂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也就只有御茶了,心内大惊,看着赵诵的神情也是发生了变化,同时对赵诵的身份也是大感不解,王大哥只是说赵诵是他的远房亲戚。

  赵诵并没有注意到赵平的眼神,他在赵平殷切注视下,将茶饼又用黄纸包包好。

  这茶饼他可是舍不得喝,他没想到苏婉居然大手一挥,赠了他一茶饼。

  这下子,赵诵更加确定苏婉不是一般人,心里也就更加注重与苏婉的合作,至于茶饼,他没动,太珍贵的东西,他要一直珍藏给子孙后代。

  此时的他怀抱“金砖”,转身离开了屋内,独留下赵平一人发呆。

  ……

  这几日,赵平一直都坐在院中天井旁思考未来,而赵诵则每日出门。

  钱塘门外,西湖今年罕见地冻了起来。

  御街从南到北,几乎都转了一圈,甚是繁华。

  脑海中也大致勾勒出了临安的商业品目。

  这些商品的价格也都打听清楚,然后与后世的价格相互比较,换算了一下。

  赵诵发现南宋的商业的确繁华,不过这繁华也不长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赵诵有记笔记的习惯!

  回来之后,找了一些纸,用笔记着。

  赵诵又去苏家绸缎铺他也去转了转,李掌柜也问了他不少。

  赵诵又看到李青准备了不少的原材料,只是这几日,做出了个大概来。

  赵诵从李掌柜口中得知,苏家的香料在泉州港外遇到了海盗,香料全部都被海盗卷走了。

  “海盗,那些海盗怎样了?”赵诵很是担心,可别出了什么意外。

  “全都没了,哎——”

  李掌柜表情沉重,有些事情他不好告诉,那苏家的大房、三房最近闹腾地十分厉害,小主人好像快撑不下去了。

  “唉——”李掌柜叹了口气,然后对赵诵道,“诵哥儿也不必着急,这事是不会耽误你与小主人的合作的。”

  “我倒不是担心这个。”

  送走了赵诵后,李掌柜便继续制鞋去了。

  ......

  ......

  一俟入了年,这大街上各种物件儿都特别便宜,赵诵买了不少东西,只见他手里头拿着一条猪肉,那一条猪肉他只花了三十文铜钱就在坝北修义坊的肉市买到的。

  那修义坊,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数百口,赵诵想到日后猪肉价格涨到了46元一斤,这才狠下心买了一条,此刻他的两只手都提不过来,这里的东西实在是太便宜了。

  赵诵回了院子,见到赵平正在屋内接待两个僧人。

  其中那高的僧人老瘦,身量很高,披着一件厚重袈裟,像是要把他的腰给压垮了。

  小的则是一沙弥,身穿灰色法服,看上去七、八岁的年纪。

  赵诵没想到来了两和尚,以为是赵平认识的,他对佛存有敬畏之心,而且当时南宋临安佛学昌盛,广有禅宗,建有不少寺院,而赵诵这个时候手里提了一块猪肉,想着电视局上面说那僧人不食猪肉等秽物,想都没想打算避开。

  赵平看到赵诵的身影,道:“诺,大师,赵大哥就在那儿。”

  那老和尚道:“你是明朗僧?”

  “你是?”赵诵并不清楚这僧人是谁,而且他也不叫什么“明朗僧”。

  忽然那小沙弥跳将出来,手指赵诵道:“你一云游僧人为何对我师父不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