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天怒人怨(下)



  “仇不渝,你不要欺人太甚!”

  杨慎盛怒之下脱口而出,被伍尚一把拉住,应道:“我等失职,甘愿领受责罚。”

  仇正轻蔑地看着杨慎:“杨将军,你服是不服?”

  杨慎气得浑身发抖,伍尚在一旁小声提醒他:“杨兄,好汉不吃眼前亏,之后再从长计议不迟。”

  杨慎想起了之前慕篱的嘱咐,气愤不已瞪了仇正半天,终是暂时压下怒火不甘不愿地松开了拳头,收回了脚步,却仍是满眼怒火地瞪着仇正。

  仇正见杨慎极度不甘的模样倒也并不意外,因为这正是他所了解的杨慎,刚正不阿,直来直往,向来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反倒是伍尚让他有些摸不透。

  这个人平日里就滑头得很,机灵得跟猴儿似的,面对现下如此不利的情形,他表现得如此冷静,没有一丝犹豫和迟疑,会不会是因为他看出了什么?又或者是在背地里谋划着什么?

  尽管仇正有些担忧,不过眼下还是先罢了他们的兵权要紧,剩下的之后再说。

  收了他二人的兵符之后,他便命人将两人暂时押往城北羽林军屯营中分别关押,特别叮嘱押送的士兵,不准他们与外界任何人来往。

  如此一来,仇正便彻底掌握了大梁禁军的兵权。

  紧接着,仇正当众宣布少帝诏令,称慕谦已在集结兵马准备起兵造反,叛军不日就会向大梁城攻来,故而大梁城自即日起封锁城门,全城戒严,禁止任何人出入,以防叛军奸细趁隙混入城中。

  然后,仇正将刚才乱斗中带头闹事、煽动民怨的几个人当场处决了,这些楚天承事先安排的为完全掌控帝都兵权而刻意挑起这场流血动乱的“演员”们,他们本以为不过是演一场戏就能赚够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银子,却不知这是会丢掉性命的高危差事!这一场闹剧结束,他们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就算被处决了,视人命如草芥的楚天承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怜悯,还能借机名正言顺地消灭证据!

  最后,由仇正亲自坐镇,将处刑继续执行下去,还不忘警告百姓:“好好看清楚,这就是背君叛国的下场!”

  但见刽子手明晃晃的大刀高高举起,寒光一遍遍闪过,慕氏满门人丁皆人头落地,鲜血四下飞溅,染红了铺天盖地的白雪,刺痛了哭天抢地的人心。

  人们不禁问天:从乾阳殿伏杀三公到今日,大梁城已经流了太多的血,究竟还要牺牲多少人,这场浩劫才能结束?

  据说这一天的潘楼街口刑场被慕氏一门数十口人的鲜血浸透,即使冰天雪地也盖不住血流成河,浓郁的血腥气息盘旋京城久久不散。

  ================================

  处理完刑场动乱,罢了璩、杨二人的兵权后,仇正便立刻回宫复命。是时,楚隐正在和楚天承商议对“敌”之策。

  目前形势,楚隐尚未收到任何关于慕谦起兵的消息,他不知慕谦何时会起兵,叛军会有多少,又会从何处攻来,担忧京城目前的兵力不足以抵挡慕谦的叛军。

  毕竟身居帝位,慕谦的威望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更明白,潘楼街口刑场处刑已毕,事到如今,他与慕谦已是势不两立,除了你死我亡,他们之间再无任何回旋余地!

  他果真对北境发生的“伏击”一无所知,当然,楚天承亦还未收到长河谷伏击失败的消息。

  为保江山和帝位,楚隐决定将驻守京畿四州的禁军全部向大梁城北、天险九源江流经处、京城下辖县城——陵丘县的槐城镇集结,另外再调京城禁军三万,共计五万大军,铸成一道保卫京师的生死线,绝不能让慕谦叛军越过九源江威胁到帝都。

  但是,在临时征讨大元帅的人选上,楚隐却犯了难,因为朝廷可堪大任的将帅里,冯远和林煊都已被诛杀,秦苍出征在外,璩华与慕荣私交甚笃,杨慎和伍尚被罢了兵权,剩下的也大多上了年纪,根本不适宜在上战场,再者,也不受他信任。

  面对慕谦这个久经沙场、声明远播的名将、智将,中原的擎天巨擘,大魏的护国柱石,放眼现在满朝的武将,除了天启帝亲自提拔的心腹仇正,只怕也没人扛得起这面大旗了,然而京师重地也必须有资历且信得过的将领镇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