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章 序章



  大魏天启元年,帝都大梁城。

  仲春二月,北国冬的气息还未消散,帝都一派低迷,街上不见几个行人,满城一片萧条。

  然而,帝都这低迷与萧条的景象并非仅仅因为这尚未消散的寒气,还因不久前那一场震动乱世的浩劫。

  天启帝在登基之前乃是大魏凌王,原本享有无尚荣华与至高权威,然而他却为夺大位而一朝起干戈,兴兵造杀,血洗太子府,最后竟还丧心病狂地一把火将太子府烧成了灰烬!

  兵变之后不久,昌盛帝也因伤病积重难返而一命呜呼了,于是“众望所归”的楚天尧就这样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

  因这一年是庚寅年,故世人称之为庚寅之变。

  如今距兵变虽已近半月,战乱残迹也早已被清理干净,可人们仿佛还能闻见萦绕在鼻息间的血腥之气,还能听见回荡在寒空中的凄厉哀嚎,还能看见太子府上空那映红了半边天、烧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熊熊烈火。

  城东,榆林巷。

  往来稀疏的人群间走来一名青衲锡杖、眉毛胡须一片花白的老僧,其僧衣、芒鞋明显附着远途跋涉的风尘,然面上却不见疲态,双目炯炯有神,其人超凡脱俗、浑身得道高僧的气质引来路人频频侧目。

  只是,老僧的眉间隐隐藏着愁,似是有什么极沉重的心事,眼睛一直盯着前方左顾右盼,似在寻找着什么。

  很快,老僧便见到前方不远处一座静静矗立在大道旁、朴素却又不失威严的府邸,眉眼倏地舒展开,嘴角也扬起浅浅的笑意。

  老僧趋步来到那座府邸前,但见中门禁闭。

  他抬头仰望,见门上高高悬挂着“慕府”二字。

  这是开国功臣之一、大魏护国柱石慕谦的府邸。

  为奖励慕谦为大魏江山立下的汗马功劳,昌盛帝在立国之初便为其加官进爵,授柱国大将军,封一方诸侯,任紫耀军主帅兼鄢州刺史,镇守北境重镇鄢都。

  老僧凝望了匾额一阵,不知在想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过了半晌,他好似才回过神来,转而走向侧门。门开着,门口有两名箭袖青袍短靴的护卫。

  老僧上前施了个出家礼,道声:“阿弥陀佛。”

  两名护卫也抱拳回礼,老僧道:“二位施主有礼。贫僧云游路过京师,可否讨碗水喝。”

  此时,门内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请大师进来吧。”

  两名护卫回头,恰见一玉钗简髻素面常服的少妇抱着一个正在哭闹的婴孩路过。虽已为人妇、为人母,但武人英姿不减,慈眉善目间尽是藏不住的巾帼风采。

  她便是慕谦之妻柴氏,闺名素一,字冰心,出自将门,亦是难得一见的女中豪杰。

  两名护卫忙躬身应道:“是。”

  但听柴素一又吩咐道:“另外通知厨房,给大师备些斋饭。”

  “是。”其中一名护卫领了命便向后厨走去。

  另一名护卫便侧身将老僧往府里引:“大师请。”

  柴素一冲老僧含笑点点头,随后便哄着孩子入内去了,可老僧却是在见到柴素一的瞬间有片刻的呆滞,眸中满是惊诧,直到柴素一转身离去,他都好似未曾察觉。

  “大师?”那护卫见老僧没反应,便又叫了一声。

  老僧这才回过神来,连忙道了声谢,然后随之进府。

  ================================

  客堂偏厅里,面对三素一汤的斋饭,老僧竟是丝毫没有动筷的意思,反而目不转睛地盯着柴素一怀中正哭闹的婴孩。

  有远客到,丈夫又远在鄢都,她身为当家主母岂能不出面招待。

  原本她不该带着孩子出来见客的,可今日不知怎的,无论奶娘、丫头们如何哄,这孩子就是一直哭闹不止。

  于是,她只得亲自哄,哪知还是不管用,孩子还是一直哭闹不止。

  柴素一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对老僧歉意道:“对不住,让大师见笑了,这孩子平日都很乖很安静的,今日也不知怎的……”

  说着,她低头看着怀里哭得满脸涨红的孩子,心一阵一阵地揪着疼,眼中又不自觉地浮起泪光,急得额间头发都被汗水沾湿了。

  她自十六岁嫁与慕谦,两人一直相敬如宾,是令世人艳羡的楷模夫妻。若说有何不足,那恐怕就是二人成亲八载却一直无所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