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相声断层



  一段“黛玉葬花”勾起了窦春华的伤心事儿。

  窦春华今年六十三岁,她小时候曲艺很火,不管是曲艺团还是文工团,还是民间,大大小小的演出各种形式都有。相声,京剧,评剧,梆子,大鼓,评书……

  那时候的曲艺界一片繁荣,尤其是唱大鼓的,有人爱听,有人捧。

  当年她师父,李映梅先生,只要演出,场场爆满。

  那会儿唱曲儿的,不管是大鼓还是小曲儿,只要唱最起码能吃饱饭。

  当年她父母为了给孩子找个饭辙,有门手艺,求了好长时间李先生才勉强收下她。

  她也算争气,跟着师父走南闯北学艺很快便有了本事。记得她老师说过:咱们这行儿高,比说相声的高,你学好了本事到哪都有人捧你。

  老师的话还历历在耳,可大鼓现在在哪?

  不管是京韵西河还是什么大鼓,只要是大鼓一门的,他就像是被抛弃的孩子,相声京剧好赖还在苟延残喘,可大鼓……

  “唉!”窦春华叹了口气,黛玉葬花本就是个让人悲怜的曲目,现在一听,勾起了她的伤心往事。

  张奕见窦春华眼含泪花,停下了问:“窦老师您怎么了?”

  张奕自问大鼓唱的还行,但也不至于能给人唱哭了,他还没这么大的本事。

  赵永义看着自己老伴儿,他知道大鼓是她的病,并且这么多年也没有好过。相声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病呢,赵永义自嘲地笑笑。

  “没事儿。”窦春华擦擦眼角的泪水道:“人老了不中用了。”

  “您可不老,还正当年呢!”

  “你的大鼓是跟谁学的?”赵永义问,他看得出来,这唱大鼓的本事儿可不是一个说相声的能教的出来的。

  张奕道:“我师娘教的,她以前唱过大鼓。”

  “你师娘是哪的?”窦春华问。

  “天津的。”

  “你师娘叫什么,我可能还认识呢!”窦春华恢复心情笑道。

  张奕想了想,他确定了这个世界没有他师父,但不确定这个世界没有她师娘啊!

  万一这个世界真有岂不露馅了吗?

  见张奕有些为难的样子,窦春华问:“怎么了,不能说吗?”

  张奕只好说道:“我师娘不愿意让我提她,所以……”

  搞艺术的都有些怪癖,窦春华也理解,笑道:“没事儿,不方便就不说,中午留着吃饭吧,我去买菜,你们爷俩儿聊着。”

  “成,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看着窦老老师离去的背影,张奕也大概猜想到了。

  屋里就剩赵永义他们爷俩,二人喝着茶,不错的金骏眉。

  张奕看着窗外练功的徒弟们,他们有的二十多岁,有的十八九。看到他们,张奕想起了自己在平行世界里学艺的日子,每天除了练功外就是擦桌子扫地遛狗浇花,师父让徒弟干活,一方面是给他们找点事做,另一方面也是在看徒弟们的品性。我在的时候你们啥样,不在的时候啥样,有时候徒弟们在干活时会有老师偷偷的在角落里猫着,观察有没有偷懒的,如果发现有偷懒的当场开除。

  学生的品性很重要,如果是偷奸耍滑的,他学不了多少东西,未来即使上了台说的也不好,很可能还是个祸害。

  “赵先生。”张奕道。

  “你师父是什么辈儿的?”赵永义忽然问道。

  张奕想了想,相声界排辈儿是按照“德”,“寿”,“宝”,“文”,“明”来排,虽然老郭没按字排,但他也应该是明字辈的。

  “我师父是明字辈儿的。”

  赵永义点点头道:“以后别叫先生了,叫师叔吧,我也是明字辈儿的,我师父是师胜杰先生。”

  张奕惊讶不已,现实世界里的他还真没有过多的了解过相声界的事儿,但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还是知道一些的,师先生不管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平行世界都是有非常名的艺术家,老先生德艺双馨。

  “那我得管您叫大爷了,我师父比您岁数小。”

  张奕还想说点什么,忽然赵永义道:“师先生现在很少演出了,身体不算太好,等有时间我带你去见见怹,怹也是爱才之人,肯定会喜欢你。”

  看来两个世界还是不一样的,现实世界石先生还在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